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08: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要求,适应了我国现阶段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新特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如何,影响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针。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阵地,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引领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理论。文章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及内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及任务进...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理论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及内涵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和任务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依据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根本指针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 是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需要
(二) 是加强师生共同思想建设的需要
(三) 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四) 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需要
(五) 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需要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奋斗目标,凝聚广大师生团结奋斗的合力
(三) 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力量之源激发高校文化创造的活力
(四)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准则,形成培育校园文明道德风尚的内在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 李敏. 天府新论. 2008(S1)
[2]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文化安全研究[J]. 周晖,杨中华,李天明,关玉军.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8(01)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教育青年学生[J]. 秦良玉. 求是. 2008(06)
[4]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J]. 陆振生.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5]建设基于使命与和谐的大学文化[J]. 黄达人. 中国高等教育. 2007(20)
[6]谈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J]. 李本亮. 教育与职业. 2007(27)
[7]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经验[J]. 王永贵. 江汉论坛. 2007(08)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J]. 孟建柱. 求是. 2007(14)
[9]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浅论[J]. 李延华,李文耀. 教育探索. 2007(07)
[10]引导大学生争做“四个新一代”[J]. 李祖超. 中国高等教育. 2007(12)
硕士论文
[1]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 王介之.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4543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理论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及内涵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和任务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依据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根本指针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 是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需要
(二) 是加强师生共同思想建设的需要
(三) 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四) 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需要
(五) 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需要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奋斗目标,凝聚广大师生团结奋斗的合力
(三) 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力量之源激发高校文化创造的活力
(四)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准则,形成培育校园文明道德风尚的内在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 李敏. 天府新论. 2008(S1)
[2]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文化安全研究[J]. 周晖,杨中华,李天明,关玉军.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8(01)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教育青年学生[J]. 秦良玉. 求是. 2008(06)
[4]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思考[J]. 陆振生.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5]建设基于使命与和谐的大学文化[J]. 黄达人. 中国高等教育. 2007(20)
[6]谈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J]. 李本亮. 教育与职业. 2007(27)
[7]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经验[J]. 王永贵. 江汉论坛. 2007(08)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J]. 孟建柱. 求是. 2007(14)
[9]发挥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浅论[J]. 李延华,李文耀. 教育探索. 2007(07)
[10]引导大学生争做“四个新一代”[J]. 李祖超. 中国高等教育. 2007(12)
硕士论文
[1]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 王介之.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4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7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