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10:36
  近年来,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很少有人对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投资风险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几乎是一片空白。经典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是有回报的投资,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个体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是有风险的。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对每一个为之投入的人都是存在的,然而对于弱势群体表现的更为突出。关注弱势群体,救助弱势群体,效果最直接的是经济上的援助,但经济的援助只能使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得以缓解,而关注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改善弱势群体子女教育上的处境,则是对弱势群体救助的一种根本性的、发展性的、提升性的途径。因此,选择这一题目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对国内外关于教育投资风险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地梳理。第二部分,在分析不同学者对弱势群体定义的基础上,文章对弱势群体进行了界定。弱势群体就是指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那些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贫困农民、进城...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现象描述
        1.1.2 文献综述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比较研究法
第2章 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弱势群体
        2.1.2 高等教育投资
        2.1.3 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高等教育公平理论
第3章 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及现状
    3.1 我国弱势群体产生的历史背景
    3.2 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
        3.2.1 经济上的低收入性
        3.2.2 生活上的贫困性
        3.2.3 政治上的低影响力
        3.2.4 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
        3.2.5 受教育程度“低”
        3.2.6 获取信息的能力“差”
    3.3 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
        3.3.1 贫困农民
        3.3.2 进城民工
        3.3.3 下岗职工及失业者群体
第4章 我国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表现、影响及原因探究
    4.1 高等教育经济投资风险
        4.1.1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历史演变
        4.1.2 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依据
        4.1.3 我国高校收费、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及居民收入状况综合比较分析
    4.2 高校及专业的选择风险
        4.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4.2.2 高考填报志愿风险
        4.2.3 受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导致弱势群体就业时缺乏竞争力,增加就业风险
    4.3 就业风险
        4.3.1 筛选假设理论的解释
        4.3.2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解释
        4.3.3 社会资本理论的解释
    4.4 教育收益风险
        4.4.1 毕业生就业的起薪普遍走低
        4.4.2 毕业生收入差异增大
        4.4.3 相同教育程度,不同高校的毕业生收入差异增大
第5章 防范和规避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政策措施
    5.1 政府层面
        5.1.1 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5.1.2 建立规范合理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
        5.1.3 优化就业环境,保证毕业生公平就业
        5.1.4 建立失业保障机制
    5.2 高校层面
        5.2.1 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
        5.2.2 建立公开透明的高等教育信息传播系统,减少信息不对称
        5.2.3 准确定位,改变办学模式,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形成特色
        5.2.4 实行弹性学制
        5.2.5 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资源
    5.3 个人、家庭层面
        5.3.1 转变观念树立风险意识,减少盲目性
        5.3.2 弱势群体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成果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解析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J]. 牛海彬,白媛媛.  外国教育研究. 2006(05)
[2]高校收费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负面影响及反思[J]. 武毅英,吴连海.  复旦教育论坛. 2006(02)
[3]收入分配对社会用人观念和学校教育的影响[J]. 胡德巧,叶英,孙中震.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04)
[4]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J]. 杨东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01)
[5]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互动关系探讨[J]. 张衡,王云兰.  教育发展研究. 2006(03)
[6]国外教育投资风险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马晓强,都丽萍.  外国教育研究. 2005(07)
[7]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 文东茅.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03)
[8]大学毕业生就业风险和职业选择[J]. 武向荣.  当代教育论坛. 2005(11)
[9]论贫困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和收益[J]. 李继峰.  高等教育研究. 2005(04)
[10]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实证研究[J]. 马晓强,丁小浩.  教育研究. 2005(04)

博士论文
[1]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 叶忠.华中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教育选择风险及其规避[D]. 白正府.华中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84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84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4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