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与人文在高师教育平台上的现代整合
发布时间:2021-02-19 16:57
本文针对当前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日益分化与对峙的弊端,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从研究高师教育如何实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入手,探讨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关系定位以及高师教育实现科学与人文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试图为我国扭转科学与人文过度分裂、冲突的局面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借鉴。 本文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探讨了科学与人文的涵义与关系。 首先,通过与科学与人文相关的几对概念的对比分析科学与人文的本质内涵; 然后,在科学与人文关系发展史的回顾中总结科学与人文合理的关系定位以及当前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现状。 第二部分,针对当前我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现状,提出对科学与人文进行现代整合,并且分析了对科学与人文进行现代整合的具体涵义以及进行这种现代整合的原因与必要性。 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在高师教育平台实现科学与人文现代整合的问题。 首先,分析了在高师教育平台首先实现科学与人文现代整合的客观必要性; 其次,分析了高师教育平台实现科学与人文现代整合的历史机遇; 最后,指出了在高师教育平台实现科学与人文现代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一元或二元:科学与人文的真谛探求和关系反瞻
(一) 在概念的对比中揭除科学与人文本质的遮蔽
(二) 在历史的反观中映射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纠偏与趋狭
二、 现代整合:科学与人文关系建构的价值最大化
(一) 兼容与互补是科学与人文现代整合的意义内核
(二) 人自身与社会的发展是科学与人文现代整合的现实需要
三、 高师教育: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新平台
(一) 特殊的地位与严峻的现实要求高师教育首先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现代整合
(二) 现代高师教育综合化为科学与人文的现代整合提供了历史机遇
(三) 科学与人文在高师教育平台实现有效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综合与综合教育[J]. 郑子曲. 教育研究. 2002(03)
[2]当代中国大学校园文化新变化——精英阶段与大众化阶段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特点的比较研究[J]. 苏国红. 青年研究. 2002(01)
[3]论我国部属师范大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J]. 朱新梅.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01)
[4]科学-人文教育及其实现途径[J]. 董华,桑宁霞. 教育研究. 2001(12)
[5]重点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政策研究[J]. 谢安邦. 教育发展研究. 2001(09)
[6]教育的希望:科学人文主义教育[J]. 刘朝晖.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05)
[7]试论师范教育的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J]. 楼世洲.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03)
[8]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地位的三维思考[J]. 南纪稳. 教育研究. 2001(04)
[9]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目标、对策与措施[J]. 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谢安邦,唐玉光,荀渊,母小勇,孟洁.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02)
[10]高校课程综合化的渊源及实质[J]. 许建领. 教育研究. 2000(03)
本文编号:3041414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一元或二元:科学与人文的真谛探求和关系反瞻
(一) 在概念的对比中揭除科学与人文本质的遮蔽
(二) 在历史的反观中映射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纠偏与趋狭
二、 现代整合:科学与人文关系建构的价值最大化
(一) 兼容与互补是科学与人文现代整合的意义内核
(二) 人自身与社会的发展是科学与人文现代整合的现实需要
三、 高师教育: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新平台
(一) 特殊的地位与严峻的现实要求高师教育首先实现科学与人文的现代整合
(二) 现代高师教育综合化为科学与人文的现代整合提供了历史机遇
(三) 科学与人文在高师教育平台实现有效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综合与综合教育[J]. 郑子曲. 教育研究. 2002(03)
[2]当代中国大学校园文化新变化——精英阶段与大众化阶段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特点的比较研究[J]. 苏国红. 青年研究. 2002(01)
[3]论我国部属师范大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J]. 朱新梅.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01)
[4]科学-人文教育及其实现途径[J]. 董华,桑宁霞. 教育研究. 2001(12)
[5]重点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政策研究[J]. 谢安邦. 教育发展研究. 2001(09)
[6]教育的希望:科学人文主义教育[J]. 刘朝晖.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05)
[7]试论师范教育的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J]. 楼世洲.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03)
[8]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地位的三维思考[J]. 南纪稳. 教育研究. 2001(04)
[9]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目标、对策与措施[J]. 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谢安邦,唐玉光,荀渊,母小勇,孟洁.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02)
[10]高校课程综合化的渊源及实质[J]. 许建领. 教育研究. 2000(03)
本文编号:3041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04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