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4 01:01
地方本科院校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培养上,由于在学校办学层次、学校定位、专业性质、学生去向等与省部属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存在着各方面的不同和不足,所以只有在学生的具体培养上存在差异,在培养学生各种技能上有更高的要求,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扩宽学生的就业途径。本文共分为五章,对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该如何进行差异化培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章介绍了我国本科层次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概况,并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作了社会需求分析。第二章从学校办学层次、学校定位、专业性质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差异化的原因。第三章研究了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施差异化培养的思路,并对培养过程进行了设计。第四章以江汉大学为例,提出了课堂教学模块化模型和差异化实践教学模型,并作了实施结果分析。第五章就本文作了总结,并对相关研究工作作了展望。文章就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地方本科高校的开设情况做了了解,分析了社会对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需求实际,说明了地方本科院校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所普遍存在的特点和问题,对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培养差异化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地...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本科层次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概况
1.2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一般社会需求
2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差异化的分析
2.1 学校办学层次的差异
2.2 学校定位的差异
2.2.1 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
2.2.2 学生来源的差异
2.3 专业性质的差异
2.4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差异化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2.4.1 相关就业途径与现状
2.4.2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际去向的调查
2.4.3 用人单位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技能的要求
3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策略研究
3.1 实施差异化培养的思路
3.1.1 不同办学层次情况下的培养思路
3.1.2 不同的学校定位情况下的培养思路
3.1.3 不同的专业性质情况下的培养思路
3.2 培养过程设计
3.2.1 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2.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3.2.3 发展型人才的培养
3.3 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4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研究案例
4.1 加强基础课程教学
4.2 课堂教学的模块化
4.2.1 设计思想
4.2.2 实施方案
4.3 突出实践环节
4.3.1 加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4.3.2 通过“实践周”强化学生的差异化培养
4.3.3 配合教学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4.3.4 实践环节模型设计
4.4 实施结果分析
4.4.1 有利于发展型人才的培养
4.4.2 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4.3 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总结
5.2 相关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62276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本科层次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概况
1.2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一般社会需求
2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差异化的分析
2.1 学校办学层次的差异
2.2 学校定位的差异
2.2.1 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
2.2.2 学生来源的差异
2.3 专业性质的差异
2.4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差异化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2.4.1 相关就业途径与现状
2.4.2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际去向的调查
2.4.3 用人单位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技能的要求
3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策略研究
3.1 实施差异化培养的思路
3.1.1 不同办学层次情况下的培养思路
3.1.2 不同的学校定位情况下的培养思路
3.1.3 不同的专业性质情况下的培养思路
3.2 培养过程设计
3.2.1 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2.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3.2.3 发展型人才的培养
3.3 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
4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研究案例
4.1 加强基础课程教学
4.2 课堂教学的模块化
4.2.1 设计思想
4.2.2 实施方案
4.3 突出实践环节
4.3.1 加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4.3.2 通过“实践周”强化学生的差异化培养
4.3.3 配合教学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4.3.4 实践环节模型设计
4.4 实施结果分析
4.4.1 有利于发展型人才的培养
4.4.2 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4.3 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总结
5.2 相关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62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06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