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学科竞争力及其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4 14:45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在根本上取决于各自大学间的竞争。围绕着争创一流大学,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就在一个国家内的各所大学之间,其竞争也相当激烈。大学间的竞争以其学科竞争为基础,为此,如何培植大学的学科竞争力,不仅具有现实的紧迫性,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论文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三种研究方法,遵循“概念界定—要素分析—原因探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通过案例对比研究,探讨大学学科竞争力及其培育途径。 论文首先指出,“大学学科”是一种以知识分类为依据,以高深专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承担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基本形式。基于“竞争力”主要体现为一种比较优势,本文认为,“大学学科竞争力”是指大学中的学科作为竞争主体,在国际或国内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或者能力。大学学科竞争力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独特性和自学习性等特征。 大学学科竞争力主要由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和核心要素三类要素构成。其中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环境和学校管理环境;基础要素包括图书情报、实验设备、科研经费、学科整体队伍等;而核心要素则包括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学科组织形式以及学科文化等几...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缘起及选题意义
    1.2 目前相关研究
        1.2.1 关于竞争力的研究
        1.2.2 关于大学学科竞争力的研究
        1.2.3 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学科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
    2.1 大学学科
        2.1.1 大学学科的概念
        2.1.2 大学学科的特点
    2.2 竞争力
        2.2.1 竞争的概念
        2.2.2 竞争力的界定
    2.3 大学学科竞争力
        2.3.1 大学学科竞争力的内涵
        2.3.2 大学学科竞争力的特征
第三章 大学学科竞争力的要素构成
    3.1 环境要素
        3.1.1 宏观层面的政治经济环境
        3.1.2 中观层面的学校管理环境
    3.2 基础要素
        3.2.1 图书情报
        3.2.2 实验设备
        3.2.3 科研经费
        3.2.4 学科整体队伍
    3.3 核心要素
        3.3.1 学科研究方向
        3.3.2 学科带头人
        3.3.3 学科组织形式
        3.3.4 学科文化
第四章 大学学科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例
    4.1 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简况及选择其作为案例的原因
        4.1.1 A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简介
        4.1.2 B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简介
        4.1.3 选择A、B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作为案例分析的原因
    4.2 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竞争力现状
        4.2.1 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现状
        4.2.2 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科学研究现状
        4.2.3 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社会服务现状
    4.3 导致大学学科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分析
        4.3.1 学科发展环境相对较差
        4.3.2 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4.3.3 学科发展战略尚需凝练
        4.3.4 学科组织形式不够丰富
        4.3.5 合适学科文化尚未形成
第五章 大学学科竞争力的培育途径
    5.1 营造良好的学科发展环境
        5.1.1 加强对大学的各种投入
        5.1.2 保障大学的学术自由
    5.2 建设高水平的学科队伍
        5.2.1 形成鼓励优秀人才冒尖的公平竞争机制
        5.2.2 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学科或学术带头人
        5.2.3 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师资队伍梯队
    5.3 制定科学的学科发展战略规划
        5.3.1 科学分析学科内外环境
        5.3.2 规划学科发展方向
        5.3.3 明确学科发展步骤
    5.4 创建多样化的学科组织形式
        5.4.1 创建“课题组”,更好地发挥学科的科学研究功能
        5.4.2 重建“教研室”,更好地发挥学科的人才培养功能
        5.4.3 设立“研究所”,更好地发挥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
        5.4.4 创建“研究院”,更好地彰显学科的科学研究功能
    5.5 形成优良的学科文化
        5.5.1 学术至上
        5.5.2 和谐与宽容
        5.5.3 竞争与合作
        5.5.4 学习与开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竞争力机理分析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J]. 金勇.  教育发展研究. 2005(05)
[2]大学核心竞争力本质论[J]. 郑家成.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4(06)
[3]重点建设“学科特区” 催生高水平创新团队[J]. 洪银兴.  中国高等教育. 2004(Z1)
[4]论大学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路径[J]. 别敦荣,田恩舜.  复旦教育论坛. 2004(01)
[5]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形成特征[J]. 夏仕武.  江苏高教. 2003(06)
[6]论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培养[J]. 黄俊伟,秦祖泽.  中国大学教学. 2003(08)
[7]知识管理与大学核心竞争力[J]. 林莉,刘元芳.  科技导报. 2003(05)
[8]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 赖德胜,武向荣.  教育研究. 2002(07)
[9]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概念塑型[J]. 孟丽菊.  教育科学. 2002(03)
[10]大学·高考·教研室[J]. 曾钊新.  现代大学教育. 2002(01)

博士论文
[1]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 李健宁.华东师范大学 2004
[2]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 庞青山.华东师范大学 2004
[3]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 邹晓东.浙江大学 2003
[4]大学学术生态研究[D]. 刘贵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高校学科带头人聘任的研究[D]. 张伟杰.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63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063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a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