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

发布时间:2021-04-01 12:21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武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展开,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走向了孤立、僵化,孤立和僵化又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以及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囿于传统的认知主义教育模式,以直接的、明确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要手段,这样势必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单一、片面、无力。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即除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外,还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具有实践意义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由此可见,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具有时代性和迫切性。如果不能在理论上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地研究,就会导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只能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是因为如此,本文试图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地阐述,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孤立、僵化,开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新...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的缘起
    二、概念界定的立体思考:从知识本质观到经验本质观
        (一) “大课程观”: 强调个体直接体验的重要性
        (二) 对不同界定的评析及趋同性认识的合理诠释
        (三)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隐性”的解读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的意义
        (二)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研究方法
    四、中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想的发展探析
        (一) 国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综述
        (二) 国内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的梳理
    五、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特征与功能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特征
        (一) 广泛的渗透性
        (二) 潜隐的影响力
        (三) 无意识获得的教育价值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功能
        (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社会功能:社会控制
        (二)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个体功能: 促进个体发展
第三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准备与设计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准备与设计的原则
        (一) 社会导向原则
        (二) 系统性原则
        (三) 主体间性原则
        (四) 因人制宜原则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准备
        (一) 社会需求状况的信息收集
        (二) 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的信息收集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 活动设计
        (二) 环境设计
        (三) 制度设计
第四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施教机制与接受机制
        (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施教机制
        (二)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接受机制
    二、教育者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
        (一) 教育者的素质
        (二) 必要的的准备
    三、因人制宜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
        (一) 贫困学生
        (二) 精英学生
        (三) 问题学生
    四、环境利用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
        (一) 网络资源的利用
        (二) 社会资源的利用
第五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评价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的本质、特点和原则
        (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的本质
        (二)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的原则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的具体方法
        (一) 量化评价方法
        (二) 质性评价方法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的模式建构:发展性网状结构模式
        (一) 发展性网状结构模式的系统框架
        (二) 发展性原则的具体特点分析
        (三) 网状结构的基本架构
结束语 建构科学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J]. 张耀灿,刘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12)
[2]高校学生干部群体行为特征分析及启示[J]. 江志斌.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01)
[3]浅议学校隐性德育课程对学生品德的影响[J]. 丁文胜.  安徽教育. 2002(22)
[4]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实现[J]. 李树青,薛德合.  道德与文明. 2002(01)
[5]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J]. 谢忠保.  青年研究. 2000(09)
[6]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J]. 齐放.  外国教育研究. 1999(06)
[7]内隐认知与意会知识的深层机制[J]. 刘景钊.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9(06)
[8]目标教学实验的回顾和展望[J]. 王文延.  课程.教材.教法. 1993(04)



本文编号:3113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13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d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