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就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就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除关注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之外,还关注入职后能否保持良好的就业质量。即什么样的学生会在就业后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在职业发展过程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对于高校、企业以及学生自身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目前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当中,往往是从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绩效这两个方面去研究,就业绩效包括获得绩效和持续绩效两个方面,现有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对获得绩效的研究。关于持续绩效,即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稳定性和职业发展前景的研究成果不多。因此本文从这一问题入手,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99级-2007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调研对象,收集他们在校期间的表现与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状态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着重研究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就业绩效中持续绩效的影响。 本文将持续绩效分为稳定绩效和发展绩效两个维度,分别考察大学生人力资本对稳定绩效和发展绩效的影响关系。客观数据的获取具有一定困难性,因此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就业绩效的评价往往采用态度问卷的方式或者是综合指标评价的方式,很少采用客观数据去评价,本文根据调研数据中大学生职业发展变化的信息,对稳定绩效和发展绩效进行评价,避免以往研究中评价的主观性。 大学生人力资本方面选取的个人特征变量有性别、是否回生源地就业、是否独生子女及政治面貌;反应专业技能水平的变量有绩点、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是否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毕业设计水平;反应实践活动能力的变量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情况、担任学生干部情况、参加校外培训情况以及是否参加过挑战杯,将首份工作信息来源、首份工作单位性质作为控制变量,,以此研究大学生人力资本与就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关于稳定绩效的结论为,性别、是否中共党员没有对稳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而生源地与初次就业地点一致时,学生初次职业发展稳定绩效较好;独生子女在初次和整体的职业发展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反应专业技能水平的变量中,四学年平均绩点、英语水平、计算机能力、毕业设计水平会对初次职业发展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而对于整体的职业发展稳定性来说,只有四学年平均绩点和计算机能力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反应实践技能水平的变量中,只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毕业实习,是否为学生干部两个变量对整体职业发展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是否参加校外培训、是否参加挑战杯对稳定绩效无影响。 关于发展绩效的结论为,回生源地就业、是否为中共党员、四学年平均绩点、是否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毕业实习水平、是否为学生干部、是否参加挑战杯对发展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性别、英语水平、毕业设计水平、是否参加校外培训对发展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人力资本 就业能力 就业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现状评述13
- 1.4 研究意义13-14
- 1.4.1 理论意义13-14
- 1.4.2 现实意义14
- 1.5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14-17
- 1.5.1 研究内容14-16
- 1.5.2 结构安排16-17
- 1.6 可能创新点17-18
- 2 文献综述18-28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19
- 2.1.1 大学生人力资本18
- 2.1.2 就业能力18
- 2.1.3 就业绩效18-19
- 2.2 关于人力资本19-20
- 2.2.1 人力资本理论19-20
- 2.2.2 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20
- 2.3 关于社会资本20-21
- 2.4 关于就业能力21-23
- 2.4.1 就业能力的概念21
- 2.4.2 就业能力的结构21-23
- 2.5 关于就业绩效23-26
- 2.6 本章小结26-28
- 3 大学生人力资本与就业绩效的机理分析28-33
- 3.1 大学生人力资本28-29
- 3.1.1 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构成28
- 3.1.2 大学生人力资本的测量28-29
- 3.2 就业绩效的维度29
- 3.2.1 稳定绩效的界定29
- 3.2.2 发展绩效的界定29
- 3.3 大学生人力资本与就业绩效之间的机理分析29-31
- 3.3.1 大学生人力资本与就业能力29-30
- 3.3.2 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30-31
- 3.4 大学生人力资本与就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构建31-32
- 3.5 本章小结32-33
- 4 实证设计与实施33-46
- 4.1 实证部分研究程序33
- 4.2 变量的选择33-35
- 4.2.1 因变量的选择33
- 4.2.2 自变量的选择33-35
- 4.3 研究假设35-43
- 4.3.1 个人特征变量对稳定绩效的影响假设35-36
- 4.3.2 专业技能水平对大学生稳定绩效的影响假设36-38
- 4.3.3 实践技能水平对大学生稳定绩效的影响假设38-39
- 4.3.4 关于发展绩效的影响假设39-42
- 4.3.5 假设汇总42-43
- 4.4 数据的收集43-44
- 4.4.1 调研问卷的编制43-44
- 4.4.2 调研实施的过程44
- 4.5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44
- 4.6 本章小结44-46
- 5 大学生人力资本与就业绩效的实证分析46-60
- 5.1 关于稳定绩效的实证分析46-50
- 5.1.1 模型的建立46
- 5.1.2 模型的回归结果46-49
- 5.1.3 模型结果的说明49-50
- 5.2 关于发展绩效的实证分析50-54
- 5.2.1 模型的建立50-51
- 5.2.2 模型的拟合51-52
- 5.2.3 模型的回归结果52-54
- 5.2.4 模型结果的说明54
-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54-59
- 5.3.1 关于稳定绩效56-58
- 5.3.2 关于发展绩效58-59
- 5.4 本章小结59-60
- 6 总结与展望60-62
- 6.1 研究总结60
- 6.2 建议60-61
- 6.2.1 对企业校园招聘的建议60
- 6.2.2 对高等院校培养的建议60
- 6.2.3 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建议60-61
-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发展61-62
- 致谢62-64
- 参考文献64-70
- 附录70-74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尊利;刘朔;程爱霞;;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2 黄炳超;刘国艳;;非智力因素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研究报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4期
3 陈小云;;高职大学生就业绩效素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0期
4 黄敬宝;;就业能力假说——人力资本理论的一种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0期
5 陈芳;;管理类本科生初次就业能力与培养模式研究[J];财政研究;2012年11期
6 征春秀;;生源地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上海H高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数据[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年03期
7 牛嘉龙;褚姝妤;;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大学生在校表现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刘奎颖;郄丽娜;黄春萍;;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及其与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9 王培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10 孙贝贝;;大学生人力资本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丽华;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周德禄;人力资本配置效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艳茹;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力资本对就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