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5 20:40
美国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赢得世界性的声誉,不仅仅在于它在科学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且还在于它培养了众多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这些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科生群体作为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的成长和发展情况必然关系到美国研究型大学能否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任。与此同时,本科生群体的发展也势必深深地打上研究型大学的“烙印”,从而展示出相应的特征。本文正是致力于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所展示出来的这种相应的“特征”进行研究。开展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如何促进本科生群体的发展的认识,而且对我国正在建设中的研究型大学促进本科生群体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为了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特征,本文首先在第二章从教学、科学研究、财政收入和评估与排序四个方面探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地位与作用。接着,在第三章,本文从本科生群体的入学、学习和毕业三个主要方面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受教育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第四章论证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三个特征:精...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 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地位与作用
2.1 本科生群体在研究型大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2 本科生群体在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3 本科生群体在研究型大学财政收入方面的地位与作用
2.4 本科生群体在研究型大学评估中的地位与作用
3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受教育过程
3.1 入学
3.2 学习
3.3 毕业
4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特征分析
4.1 精英性
4.2 研究性
4.3 高度竞争性
5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发展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启示
5.1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实行综合性的选拔招生政策
5.2 实行通专结合的本科生培养模式
5.3 处理好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
5.4 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营造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 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研究型大学学科均衡形态研究[J]. 张振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6)
[2]中美大学排名的比较研究[J]. 周晓慧,霍国庆.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6)
[3]美国高校选修制的早期发展[J]. 黎学平. 复旦教育论坛. 2003(03)
[4]美、德、日等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动态[J]. 李海绩. 中国高等教育. 2003(08)
[5]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与研究[J]. 陈晓云.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4)
[6]美国知名大学办学经费结构研究[J]. 邹鹏,周刚,彭涛,肖政.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3)
[7]美国高等院校的财政危机及其影响[J]. 张旺. 江苏高教. 2003(02)
[8]全美最值得上的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J]. 刘裕品. 中国研究生. 2003(01)
[9]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要素及其体制和组织满足[J]. 沈红. 教育研究. 2003(01)
[10]研究型大学学生群体的特征——学术性[J]. 曹赛先,沈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1)
本文编号:3205975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 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地位与作用
2.1 本科生群体在研究型大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2 本科生群体在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3 本科生群体在研究型大学财政收入方面的地位与作用
2.4 本科生群体在研究型大学评估中的地位与作用
3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受教育过程
3.1 入学
3.2 学习
3.3 毕业
4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特征分析
4.1 精英性
4.2 研究性
4.3 高度竞争性
5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群体的发展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启示
5.1 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实行综合性的选拔招生政策
5.2 实行通专结合的本科生培养模式
5.3 处理好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
5.4 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营造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 语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研究型大学学科均衡形态研究[J]. 张振刚.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6)
[2]中美大学排名的比较研究[J]. 周晓慧,霍国庆.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6)
[3]美国高校选修制的早期发展[J]. 黎学平. 复旦教育论坛. 2003(03)
[4]美、德、日等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动态[J]. 李海绩. 中国高等教育. 2003(08)
[5]中外高校招生制度比较与研究[J]. 陈晓云.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4)
[6]美国知名大学办学经费结构研究[J]. 邹鹏,周刚,彭涛,肖政.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3)
[7]美国高等院校的财政危机及其影响[J]. 张旺. 江苏高教. 2003(02)
[8]全美最值得上的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J]. 刘裕品. 中国研究生. 2003(01)
[9]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要素及其体制和组织满足[J]. 沈红. 教育研究. 2003(01)
[10]研究型大学学生群体的特征——学术性[J]. 曹赛先,沈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01)
本文编号:3205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0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