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4 09:37
我国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变时期,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必将对大学生的道德产生影响。大学生如何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更好促进自身的道德社会化是个时代课题,但目前国内外较少系统地把大学生道德与大学生社会化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在实践上各高校还没有充分将教育、引导、规范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问题纳入大学生培养体系,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实践经验不多。本文尝试从福建省高校学生道德社会化现状入手,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个案研究等形式收集资料,利用量表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深入、系统探索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创新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思路,并尝试建立大学生道德评价体系,争取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能有点滴突破。全文主要讨论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现状与特点; 第二、影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宏观和微观因素,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还有学校、家庭、同龄群体、个体等; 第三、促进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基本思路; 第四、应当建立怎样的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评价体系。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外国文献综述
1.3.1.1 西方道德社会化的社会学溯源
1.3.1.2 西方道德社会化研究的特点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2.1 国内青年社会化研究进程
1.3.2.2 国内青年道德社会化研究的评析
1.3.3 本文研究假设及思路
1.3.3.1 研究假设
1.3.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4.1 研究对象及样本情况
1.4.2 资料收集的方法
1.4.3 资料收集的时间
1.4.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生道德及道德社会化现状分析
2.1 大学生道德及道德社会化现状
2.2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特点
第三章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影响因素分析
3.1 社会经济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1.1 市场经济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1.2 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2 社会政治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2.1 政治生活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2.2 法律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3 社会文化因素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3.1 社会文化价值冲突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3.2 大众传播媒介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4 社会科学技术革命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4.1 科学技术革命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4.2 科技伦理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5 微观社会因素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5.1 学校因素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5.2 家庭因素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5.3 同龄群体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5.4 个体因素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第四章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基本思路探索与创新
4.1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目标
4.2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观念
4.3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原则
4.4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方法
4.5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途径
第五章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评价的依据
5.2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评价的原则
5.3 道德社会化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感谢
附录
1、 “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问卷”
2、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现状及创新”座谈会
3、 作者简介
4、 作者近期发表及获奖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J]. 童星,罗军. 江苏社会科学. 2001(05)
[2]我国青年社会化研究评析[J]. 马德峰,胡杰容. 青年研究. 2000(07)
[3]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德性的创造[J]. 楚丽霞. 当代青年研究. 2000(03)
[4]虚拟社会化与青年的角色认同危机——对21世纪青年工作和青年研究的挑战[J]. 风笑天,孙龙. 青年研究. 1999(12)
[5]论评价道德善恶的三个标准及其矛盾与统一[J]. 林剑. 社会科学研究. 1996(01)
[6]当代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障碍分析[J]. 王丽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92(05)
本文编号:3229557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价值
1.3 文献综述
1.3.1 外国文献综述
1.3.1.1 西方道德社会化的社会学溯源
1.3.1.2 西方道德社会化研究的特点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2.1 国内青年社会化研究进程
1.3.2.2 国内青年道德社会化研究的评析
1.3.3 本文研究假设及思路
1.3.3.1 研究假设
1.3.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4.1 研究对象及样本情况
1.4.2 资料收集的方法
1.4.3 资料收集的时间
1.4.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生道德及道德社会化现状分析
2.1 大学生道德及道德社会化现状
2.2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特点
第三章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影响因素分析
3.1 社会经济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1.1 市场经济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1.2 经济全球化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2 社会政治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2.1 政治生活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2.2 法律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3 社会文化因素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3.1 社会文化价值冲突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3.2 大众传播媒介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4 社会科学技术革命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4.1 科学技术革命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4.2 科技伦理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5 微观社会因素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5.1 学校因素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5.2 家庭因素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5.3 同龄群体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3.5.4 个体因素与大学生道德社会化
第四章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基本思路探索与创新
4.1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目标
4.2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观念
4.3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原则
4.4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方法
4.5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途径
第五章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评价的依据
5.2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评价的原则
5.3 道德社会化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感谢
附录
1、 “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问卷”
2、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现状及创新”座谈会
3、 作者简介
4、 作者近期发表及获奖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J]. 童星,罗军. 江苏社会科学. 2001(05)
[2]我国青年社会化研究评析[J]. 马德峰,胡杰容. 青年研究. 2000(07)
[3]网络社会中青少年德性的创造[J]. 楚丽霞. 当代青年研究. 2000(03)
[4]虚拟社会化与青年的角色认同危机——对21世纪青年工作和青年研究的挑战[J]. 风笑天,孙龙. 青年研究. 1999(12)
[5]论评价道德善恶的三个标准及其矛盾与统一[J]. 林剑. 社会科学研究. 1996(01)
[6]当代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障碍分析[J]. 王丽平.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92(05)
本文编号:3229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29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