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士生培养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校博士生培养中的知识转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取代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的生产要素,跃升为最主要的经济资源和占支配地位的竞争优势之源泉。因此,怎样利用有效的知识管理手段,实现知识创新,用于发展竞争优势,成为各层级组织都亟待解决的课题。,知识转移作为知识管理活动过程的重要一环,正逐渐成为许多组织构筑竞争优势的关键基础。 以往对知识转移的研究总体上沿着组织内部知识转移和组织间知识转移两条基本线索。高校内部拥有大量的知识与人才,知识转移活动频繁,师生间内部知识转移是高校组织内部知识转移的一个缩影,其绩效具有基础地位。而博士研究生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博士生与导师间的知识转移绩效直接影响着高校知识创新的能力,因此,研究高校师生间内部的知识转移,对师生间知识转移效率进行提高,从而加强高校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高校知识转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入手,对高校博士研究生师生间知识转移绩效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对高校知识转移各方面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进而得出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提出高校博士生师生间知识转移特征、过程模型,根据理论回顾,构建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了本文研究假设。 (3)进行高校博士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为了获得基础数据,我们采用问卷进行调查,将数据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 经过上述研究工作,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 (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类别师生间知识转移总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知识特性、传授能力、吸收意愿、吸收能力、关系信任、知识距离对师生间知识转移绩效有直接影响,而知识转移方式则对上述影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高校博士生师生间知识转移的对策及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做了展望。
【关键词】:博士生培养 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知识转移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现状13-22
- 1.2.1 有关高校知识的研究13-14
- 1.2.2 有关高校知识转移的研究14-16
- 1.2.3 有关知识转移过程的研究16-20
- 1.2.4 有关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20-22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22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22-23
- 1.5 创新点23-24
- 第2章 本研究理论分析框架及假设24-34
- 2.1 高校博士培养知识转移特征24-25
- 2.1.1 高校知识转移特征24
- 2.1.2 高校博士培养知识转移特征24-25
- 2.2 高校博士培养知识转移过程25
- 2.3 高校博士培养知识转移影响因素25-30
- 2.3.1 高校知识转移影响因素25-29
- 2.3.2 高校博士培养知识转移影响因素29-30
- 2.4 高校博士生知识转移研究假设的提出30-34
- 2.4.1 知识特性31
- 2.4.2 传授能力31
- 2.4.3 吸收意愿31-32
- 2.4.4 吸收能力32
- 2.4.5 关系信任32-33
- 2.4.6 知识距离33
- 2.4.7 知识转移方式33-34
- 第3章 高校博士生知识转移研究设计34-50
- 3.1 核心概念测量34-41
- 3.1.1 知识转移绩效变量测量34-36
- 3.1.2 知识特性变量测量36-37
- 3.1.3 传授能力变量测量37
- 3.1.4 吸收意愿变量测量37-38
- 3.1.5 吸收能力变量测量38-39
- 3.1.6 关系信任变量测量39
- 3.1.7 知识距离变量测量39-40
- 3.1.8 知识转移方式变量测量40
- 3.1.9 控制变量测量40-41
- 3.2 样本情况说明41-42
- 3.3 量表品质分析42-50
- 3.3.1 知识特性量表品质分析43-44
- 3.3.2 传授能力量表品质分析44-45
- 3.3.3 吸收意愿量表品质分析45
- 3.3.4 吸收能力量表品质分析45-46
- 3.3.5 关系信任量表品质分析46-47
- 3.3.6 知识距离量表品质分析47
- 3.3.7 知识转移方式量表品质分析47-48
- 3.3.8 知识转移绩效量表品质分析48-50
- 第4章 高校博士生知识转移的实证分析50-62
- 4.1 单因素方差研究50-54
- 4.1.1 描述性统计50-51
- 4.1.2 个人特征变量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差异分析51-54
- 4.2 回归分析54-62
- 4.2.1 变量间关系基本分析模型55-59
- 4.2.2 分析结论59-62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62-63
-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169-71
- 附录271-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成果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燕;;高校师生间知识转移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12期
2 陈鹰;田效进;;中外高校合作办学模式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3 彭术连;肖国芳;;斯坦福大学技术转移的路径分析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4 朴雪涛;;知识制度视野中的大学发展[J];教育;2010年26期
5 潘杰义;李燕;詹美求;;企业—大学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7期
6 许强,郑胜华;母子公司的知识转移关系和管理权分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4期
7 刘芳,欧阳令南;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过程、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10期
8 蔺丰奇;刘益;;影响中外企业间技术转移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3期
9 梁立明;沙德春;;985高校校际科学合作的强地域倾向[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11期
10 施琴芬;张运华;胡泽平;杨振华;孟晓华;吴洁;S.C.Lenny Koh;;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晓芬;团队沟通对团队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博士生培养中的知识转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