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 ——劳动力市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7-21 02:29
1999年以来,伴随着大陆高等学校扩招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其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即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否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需求相吻合。高等学校专业该如何设置,其结构该如何调整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状况如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切关注。综观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置与调整,台湾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案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结构中产业关系的不断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构成了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重要背景,引发了台湾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多次调整。本研究力图凭借较为翔实的文献资料对台湾劳动力市场变化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论证,探寻台湾高等教育为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而进行的相应变革;通过比较研究,希冀有助于大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劳动力市场中高级劳动力的需求变化,对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进行一种新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从而建立一种多样化...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结构与研究创新
第二章 农业经济社会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1946-1960 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恢复与缓慢发展
第二节 农业经济社会时期的劳动力市场
第三节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薄弱关系
第三章 工业经济起飞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1961-1980 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结构转型与就业部门的持续转向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变化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学科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形
第四章 传统产业升级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1981-1993 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调整与稳步发展
第二节 传统产业升级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情形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变化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学科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形
第五章 高技术密集产业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1994 年迄今)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迅速发展
第二节 高技术密集产业的发展与知识化劳动力市场的构建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变化与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学科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形
第六章 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特点及趋势
第一节 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特点
第二节 影响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制度因素分析
第三节 对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若干思考
第四节 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两岸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比较及启示
第一节 两岸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比较
第二节 对大陆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计划供给”到“市场匹配”:高校学科专业管理范式的更迭[J]. 鲍嵘.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2]学科、专业管理: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J]. 王建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3]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系科设置与调整——劳动力市场的视角[J]. 张宝蓉. 教育与考试. 2007(02)
[4]台湾地区研究生专业设置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 邬大光,付八军,张宝蓉,张瑞菁. 理工高教研究. 2007(01)
[5]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以单科性院校发展为例[J]. 俞俏燕,邬大光.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7(01)
[6]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就业——过度教育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 杨文奇. 教育发展研究. 2006(15)
[7]论我国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基于专升本的视角[J]. 潘懋元,肖海涛.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7)
[8]台湾经济与教育互动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研究[J]. 姜泽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9]产业结构、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 蒋笃运.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08)
[10]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中的市场机制分析[J]. 杨二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博士论文
[1]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 阳荣威.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台湾经济的结构分析[D]. 陈恩.暨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新中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改革的历史研究[D]. 郭洁.陕西师范大学 2004
[2]我国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研究[D]. 徐丽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94117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结构与研究创新
第二章 农业经济社会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1946-1960 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恢复与缓慢发展
第二节 农业经济社会时期的劳动力市场
第三节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薄弱关系
第三章 工业经济起飞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1961-1980 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结构转型与就业部门的持续转向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变化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学科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形
第四章 传统产业升级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1981-1993 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调整与稳步发展
第二节 传统产业升级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情形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变化和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学科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形
第五章 高技术密集产业时期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1994 年迄今)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迅速发展
第二节 高技术密集产业的发展与知识化劳动力市场的构建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变化与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中不同学科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形
第六章 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特点及趋势
第一节 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特点
第二节 影响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制度因素分析
第三节 对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若干思考
第四节 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两岸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比较及启示
第一节 两岸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比较
第二节 对大陆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计划供给”到“市场匹配”:高校学科专业管理范式的更迭[J]. 鲍嵘.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2]学科、专业管理: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J]. 王建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3]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系科设置与调整——劳动力市场的视角[J]. 张宝蓉. 教育与考试. 2007(02)
[4]台湾地区研究生专业设置的历史、现状与趋势[J]. 邬大光,付八军,张宝蓉,张瑞菁. 理工高教研究. 2007(01)
[5]我国高等院校趋同现象解析——以单科性院校发展为例[J]. 俞俏燕,邬大光.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7(01)
[6]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就业——过度教育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 杨文奇. 教育发展研究. 2006(15)
[7]论我国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基于专升本的视角[J]. 潘懋元,肖海涛. 高等教育研究. 2006(07)
[8]台湾经济与教育互动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研究[J]. 姜泽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9]产业结构、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J]. 蒋笃运.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08)
[10]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中的市场机制分析[J]. 杨二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博士论文
[1]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 阳荣威.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台湾经济的结构分析[D]. 陈恩.暨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新中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改革的历史研究[D]. 郭洁.陕西师范大学 2004
[2]我国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研究[D]. 徐丽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294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9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