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转型期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师范性缺失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1-07-23 09:50
  高等师范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教育人才的重要使命。自十九世纪末,我国在借鉴世界范围内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成功经验基础上,着手进行教师教育改革。高等师范院校以综合化发展为目标,开始了由独立“纯体”师范教育向开放式、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转型。这次战略转型,对我国师范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转型期我国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师范性缺失的现实,试图在分析师范教育转型的内涵、特征和动因基础上,揭示当前师范性缺失的主要表现及社会影响,对新形势下重建师范性作了探索性思考。正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介绍了选题的缘由、意义、研究现状与方法。第二部分:对我国师范教育转型的基本判断。通过对师范教育“转型”含义的界定、基本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回答师范教育“有没有转型”、“怎样转型”和“为什么转型”,揭示了转型的必然性,同时为转型对师范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作了铺垫性阐述。第三部分:转型期高师院校人才培养凸现“师范性”缺失。[这里用“凸现”一词,试图表达师范性缺失现象不是高师转型的负产品,而是在这样一个新旧过渡的特殊时期暴露更加明显。]从剖析“师范性”入手,分析了“...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对我国师范教育转型的基本判断
    一、师范教育“转型”含义界定
    二、我国师范教育转型的基本特征
    三、对我国师范教育转型的成因分析
        (一) 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顶端设计是我国师范教育转型的直接原因
        (二) 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是我国师范教育转型的间接诱因
        (三) 半个世纪以来教师职业内涵的丰富发展是师范教育转型的根本动因
第二章 转型期高师人才培养凸现师范性缺失
    一、师范性的含义及其与学术性的关系
    二、师范性缺失的表现与成因
        (一) 师范性缺失的主要表现
        (二) 造成师范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三、师范性缺失带来的问题和影响
第三章 关于重建高师人才培养师范性的基本对策
    一、重视加强国家宏观政策引导重建师范性
        (一) 巩固教师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强化师范性
        (二) 加快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进程,提升师范性
        (三) 确立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主导作用,突出师范性
    二、积极推动高师院校科学发展重建师范性
        (一) 深化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展师范性
        (二) 培育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彰显师范性
        (三) 增强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意识,践诺师范性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高等师范院校的转型[J]. 张斌贤.  教育研究. 2007(05)
[2]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 顾明远.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6)
[3]师范教育的转型与教师教育发展[J]. 王克勤,马建峰,盖立春,谷海军.  教育研究. 2006(04)
[4]论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办学特色[J]. 刘献君.  高等教育研究. 2005(06)
[5]论师范大学的发展战略[J]. 蒋玉珉,姚本先.  高校理论战线. 2005(05)
[6]2004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 本刊编辑部.  教育研究. 2005(03)
[7]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 叶澜.  中国教育学刊. 2005(01)
[8]高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 “高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课题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
[9]整合优化——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观[J]. 吴昊,黄爱峰,顾渊彦.  体育学刊. 2004(06)
[10]试论中国师范教育的经验和教训[J]. 高谦民.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6)



本文编号:3299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99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5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