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07:4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和发展目标,这也对作为科技型组织的高等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国家这一宏伟目标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地方高校虽然不能像重点大学那样承担大量的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性研究,但它对于提高我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地方高校科技工作自身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与问题,尚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行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因此,系统地研究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管理问题成为新的战略发展时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逻辑和思路是:从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主管部门的视角出发,以河北省高校作为研究范畴,以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管理水平为目的,以组织理论作为研究理论基点,以协同学理论和协同理念为指导思想,按照“由内及外,层层推进”的研究思路,从地方高校组织内部层面研究基层学术组织中的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冲突问题及协同机制,从地方高校组织层面研究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管理核心要素及协同管理机制,从跨组织层面研究地方高校R&D... 

【文章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


大学与区域的边界Fig6.5InterfacebetweenUniversityandRegional

互利合作,知识螺旋,三重螺旋


图 6.10 知识螺旋和互利合作关系Fig6.10 The knowledge spiral and mutual benefits of collaboration0 和三重螺旋模式 I 结合起来,便可理解立体的三重螺旋模式,即模式Ⅱ。如下政府、高校与企业三者互相边界互相重叠,互利共生,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内外学者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标准范式。

模型图,三重螺旋,模型,互利共生


政府、高校与企业三者互相边界互相重叠,互利共生,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标准范式。图6.11 三重螺旋模型Fig6.11 the Tridimensional Triplex helix model10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高等教育中政府调节的职能定位与调节失灵现象[J]. 杨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2]组织变革视角中的高等教育改革——读《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J]. 郑勇.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02)
[3]教育产品的属性与政府职能的调整[J]. 杨凤英.  教育学报. 2006(01)
[4]政府在大学技术转移中的职能定位[J]. 毕会英.  科技管理研究. 2006(01)
[5]论组织理论在高等教育系统研究中的运用[J]. 李继兵.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02)
[6]影响西部地区高校技术创新宏观界面性能的因素分析[J]. 范旭,方一兵.  中国科技论坛. 2006(01)
[7]管理协同机制研究[J]. 潘开灵,白列湖.  系统科学学报. 2006(01)
[8]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管理对策探讨[J]. 孙月琴,吴丽娟,田振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9]高校科技管理工作探索[J]. 彭渝丽,苏俊宏.  中国成人教育. 2005(11)
[10]高校科研管理体系要论[J]. 余国扬,蔡兴勇,钟汉均,毛钟红.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9)

博士论文
[1]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联盟及体系研究[D]. 梁祥君.合肥工业大学 2004
[2]高等学校分类的理论与实践[D]. 曹赛先.华中科技大学 2004
[3]大学技术转移的界面移动及模式选择研究[D]. 章琰.清华大学 2004
[4]论发展地方高校科学研究[D]. 王志刚.华中科技大学 2004
[5]集成管理理论研究[D]. 吴秋明.武汉理工大学 2004
[6]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 王成军.浙江大学 2003
[7]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 邹晓东.浙江大学 2003
[8]混沌学与协同学在我国制造业产业组织的应用[D]. 徐浩鸣.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高等教育评估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迟爽.吉林大学 2006
[2]论新公共管理视野下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定位[D]. 李宁.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我国环境保护的财政制度安排研究[D]. 王峥艳.西南财经大学 2006
[4]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界面管理研究[D]. 潘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6
[5]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D]. 蒋满秀.中南大学 2005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域中的科技创新[D]. 陈晓林.中共中央党校 2005
[7]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政府行为的对策研究[D]. 潘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8]高校科研管理流程再造研究[D]. 汪小洲.浙江大学 2004
[9]高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D]. 吕勤勇.西安科技大学 2004
[10]我国高校教师科研创新的组织机制研究[D]. 易斌.湖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98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298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