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发布时间:2021-08-05 19:22
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便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时代的挑战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目前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依旧存在着制约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主体性严重缺失,没有给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准确定位,这既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也导致高校教学工作缺乏活力和内驱力,所以高等学校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确立和发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性是今后若干年我国高教改革的出发点、基本内容和追求目标。本文从时代特征和高校学生的主体性现状出发,以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校教育价值充分实现为目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地对高校教学工作如何进一步确立学生主体性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论题提出的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第二界定研究的对象和核心概念的内涵,为论题的深入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讨论平台;第三通过对高校教学工作和学生主体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重点研究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并深入剖析高校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从而为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找到解...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学生主体性的研究现状
1 、国外的研究现状
2 、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主体性与高校学生的主体性
(一) 主体性
1、主体性的内涵
2 、主体性的基本特征
3 、主体间性:主体性的应有之意
(二) 高校学生的主体性
1 、高校学生主体性的内涵
2 、高校学生主体性的特点
三、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一) 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1 、教学价值观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2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3 、教学组织上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二) 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1 、教育所处的大环境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2 、传统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3 、继承性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学生主体性确立的压制力量
4 、陈旧的教学内容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
5 、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不合理倾向,对学生主体性的缺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确立的依据
(一) 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确立的现实依据
1 、全球化问题与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2 、社会转型与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3 、高等教育改革与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4 、学生自身发展与高校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二) 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确立的哲学理论依据
1 、从哲学一般看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2 、从教育哲学看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3 、从文化哲学看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五、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确立的途径
(一)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全面高等教育教学价值观
(二) 建立研究性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自我构建
(三) 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提升学生主体性
(四) 利用现代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拓展学生主体性确立的时空
(五) 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六) 努力完善高校教师多元化的现代教育素质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324319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学生主体性的研究现状
1 、国外的研究现状
2 、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主体性与高校学生的主体性
(一) 主体性
1、主体性的内涵
2 、主体性的基本特征
3 、主体间性:主体性的应有之意
(二) 高校学生的主体性
1 、高校学生主体性的内涵
2 、高校学生主体性的特点
三、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一) 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1 、教学价值观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2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3 、教学组织上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二) 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1 、教育所处的大环境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2 、传统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3 、继承性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学生主体性确立的压制力量
4 、陈旧的教学内容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
5 、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不合理倾向,对学生主体性的缺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确立的依据
(一) 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确立的现实依据
1 、全球化问题与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2 、社会转型与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3 、高等教育改革与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4 、学生自身发展与高校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二) 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确立的哲学理论依据
1 、从哲学一般看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2 、从教育哲学看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3 、从文化哲学看学生主体性的确立
五、高校教学工作中学生主体性确立的途径
(一)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全面高等教育教学价值观
(二) 建立研究性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自我构建
(三) 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提升学生主体性
(四) 利用现代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拓展学生主体性确立的时空
(五) 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六) 努力完善高校教师多元化的现代教育素质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324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2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