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认识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1-08-08 00:10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必须根据特定的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确定。对于理工科大学来说,在科技、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时期,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本文以理工科高校教育的现状为基础,深入考察了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在关联性、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即:科技发展要求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时代进步呼唤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理论支点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谐教育观和科学人才观;现实依据一是回归大学理念的要求;二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三是培养能迎接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的创新人才的要求。最后,论文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探讨了实现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要在强化两者融合的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同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融合与提高。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和而不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界定
1.1 科学求真,立世之基
1.1.1 科学的内涵
1.1.2 科学教育
1.2 人文求善,为人之本
1.2.1 人文的内涵
1.2.2 人文教育
1.3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1.3.1 科学与人文相互区别,互为补充
1.3.2 科学与人文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2. 存而不谐---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实反思
2.1 理工科大学教育的现实反思
2.1.1 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
2.1.2 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水平与人文修养的失衡
2.2 理工科大学生教育的再思考
2.2.1 理工科大学生教育面临自然科学知识新特点
2.2.2 树立理工科大学生教育的新理念
3. 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在关联性
3.1 人文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教育的影响
3.1.1 人文科学为科学教育提供价值导向
3.1.2 人文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挖掘科技中蕴含的人文价值
3.2 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3.2.1 科学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
3.2.2 科学教育帮助实现理工科大学生道德情感与理性力量的统一
4. 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4.1 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要求
4.1.1 科技发展要求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4.1.2 时代进步呼唤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4.2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论支点
4.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2.2 和谐教育观
4.2.3 科学人才观
4.3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现实依据
4.3.1 回归大学理念的要求
4.3.2 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4.3.3 培养能迎接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5. 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探索
5.1 强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理念
5.2 开发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主渠道
5.2.1 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5.2.2 优化课程设置
5.2.3 努力开展STS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5.3 开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5.3.1 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5.3.2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5.3.3 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4 提高教师素质,积极推进教学过程改革
5.4.1 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5.4.2 正确认识科学课程教学的多重目的
5.5 完善有利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管理机制
5.5.1 以学分制为切入点,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5.5.2 改革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探索[J]. 郭志宏,郭建雄. 前沿. 2005(05)
[2]麻省理工学院的通识教育对理工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J]. 张喜梅,张雪菲. 中国冶金教育. 2005(02)
[3]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 张金福,薛天祥.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04)
[4]由分野到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代走向[J]. 李福杰. 辽宁教育研究. 2004(06)
[5]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到人文素质教育──兼论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J]. 吴锵.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辨析[J]. 何旭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02)
[7]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调查与思考[J]. 朱丽. 当代青年研究. 2003(02)
[8]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J]. 张岂之. 中国大学教学. 2002(06)
[9]人文教育重在培养“知行善合一”的精神品格——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朱燕,方巍,高宜新.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1(06)
[10]论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学术研究[J]. 张岂之. 中国高等教育. 2000(17)
本文编号:3328807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和而不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界定
1.1 科学求真,立世之基
1.1.1 科学的内涵
1.1.2 科学教育
1.2 人文求善,为人之本
1.2.1 人文的内涵
1.2.2 人文教育
1.3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1.3.1 科学与人文相互区别,互为补充
1.3.2 科学与人文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2. 存而不谐---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实反思
2.1 理工科大学教育的现实反思
2.1.1 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
2.1.2 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水平与人文修养的失衡
2.2 理工科大学生教育的再思考
2.2.1 理工科大学生教育面临自然科学知识新特点
2.2.2 树立理工科大学生教育的新理念
3. 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内在关联性
3.1 人文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教育的影响
3.1.1 人文科学为科学教育提供价值导向
3.1.2 人文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挖掘科技中蕴含的人文价值
3.2 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3.2.1 科学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
3.2.2 科学教育帮助实现理工科大学生道德情感与理性力量的统一
4. 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4.1 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要求
4.1.1 科技发展要求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4.1.2 时代进步呼唤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4.2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论支点
4.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4.2.2 和谐教育观
4.2.3 科学人才观
4.3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现实依据
4.3.1 回归大学理念的要求
4.3.2 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4.3.3 培养能迎接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5. 理工科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探索
5.1 强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理念
5.2 开发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主渠道
5.2.1 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5.2.2 优化课程设置
5.2.3 努力开展STS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5.3 开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5.3.1 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5.3.2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
5.3.3 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4 提高教师素质,积极推进教学过程改革
5.4.1 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5.4.2 正确认识科学课程教学的多重目的
5.5 完善有利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管理机制
5.5.1 以学分制为切入点,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5.5.2 改革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探索[J]. 郭志宏,郭建雄. 前沿. 2005(05)
[2]麻省理工学院的通识教育对理工大学课程设置的启示[J]. 张喜梅,张雪菲. 中国冶金教育. 2005(02)
[3]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 张金福,薛天祥.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04)
[4]由分野到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现代走向[J]. 李福杰. 辽宁教育研究. 2004(06)
[5]从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到人文素质教育──兼论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J]. 吴锵.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辨析[J]. 何旭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02)
[7]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调查与思考[J]. 朱丽. 当代青年研究. 2003(02)
[8]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J]. 张岂之. 中国大学教学. 2002(06)
[9]人文教育重在培养“知行善合一”的精神品格——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朱燕,方巍,高宜新.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1(06)
[10]论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学术研究[J]. 张岂之. 中国高等教育. 2000(17)
本文编号:3328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28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