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能力的全程化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6 10:2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因而,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但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实行的是“短期促销”、“临阵磨枪”型的就业指导模式。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面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的,指导内容也仅限于分析就业形势,收集就业信息,传授求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写自荐书、如何应对面试等。这样的就业指导尽管是必要的,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对毕业生就业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以致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苛求的用人单位以及众多的竞争对手时,感到烦躁焦虑,甚至束手无策,大学生就业能力急待提高。为了帮助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沉着、从容地选择一份理想的职业,就业指导应该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前提,时间上提前介入,让学生做到未雨绸缪,在思想素质、知识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必须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本文介绍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与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对比分析了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影响大学生...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就业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刑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J]. 安静,檀艳.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2]论高校全程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 范爱兰.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3]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 任江林. 教育与职业. 2005(06)
[4]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 谢志远. 教育发展研究. 2005(01)
[5]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 郭江平.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6]外国大学生就业面面观[J]. 李冬.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03(03)
[7]论学校的特色与柔性[J]. 杨佐,吴晓义. 职业技术教育. 2001(07)
[8]论高校扩招造成的社会心理影响[J]. 李全彩. 教育发展研究. 2001(01)
[9]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冲突与走向[J]. 康永久,吴航.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04)
[10]论世界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走向[J]. 王卓. 教育科学. 2000(02)
本文编号:3439646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就业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刑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略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J]. 安静,檀艳.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
[2]论高校全程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 范爱兰.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3]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 任江林. 教育与职业. 2005(06)
[4]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 谢志远. 教育发展研究. 2005(01)
[5]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 郭江平.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6]外国大学生就业面面观[J]. 李冬.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003(03)
[7]论学校的特色与柔性[J]. 杨佐,吴晓义. 职业技术教育. 2001(07)
[8]论高校扩招造成的社会心理影响[J]. 李全彩. 教育发展研究. 2001(01)
[9]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冲突与走向[J]. 康永久,吴航.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04)
[10]论世界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走向[J]. 王卓. 教育科学. 2000(02)
本文编号:3439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3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