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14:10

  本文关键词: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甄别、应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即信息素养被认为是一种赖以生存、学习的基本素养而备受关注。“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首次提出,此后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也开始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用户自身信息素养不断提高,其信息需求向更加专业化方向发展,针对不同学科开展专业层次的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学科的角度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课程结合的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已开展多年,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本文对几个国外的成功案例做了详细的展示,分析其给我国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带来的启示。并通过文献分析和网站调查的方式对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结论发现我国关于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的介绍和理论上的探讨,真正实践的较少,实践较好的高校是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还缺乏可以指导实践的具体易操作的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本文通过对国外学科信息素养成功经验的借鉴,并结合国内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针对影响我国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的因素,尝试建构我国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为我国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全文主要从五大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几个概念,包括信息素养、学科信息素养和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国外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实践案例及启示。本部分通过对国外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的成功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得出其对国内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启示。第三部分是国内学科信息素养模式实践案例分析及制约因素。本部分主要通过对国内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实践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得出制约我国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因素。第四部分是构建我国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本部分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站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国内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并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我国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展望。指出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的下一步发展要加强和虚拟学习环境、和学科服务结合,并要加强学科信息素养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 信息素养 学科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教育 教育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52.7;G6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引言12-24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2-13
  • 1.1.1 选题背景12-13
  • 1.1.2 选题意义13
  • 1.2 相关概念简析13-16
  • 1.2.1 信息素养13-15
  • 1.2.2 学科信息素养15
  • 1.2.3 学科信息素养教育15-16
  • 1.3 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16-22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8-22
  • 1.4 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22-24
  • 1.4.1 创新之处22-23
  • 1.4.2 研究方法23-24
  • 2 国外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实践及启示24-30
  • 2.1 国外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案例分析24-28
  • 2.1.1 美国普渡大学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24-26
  • 2.1.2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26-27
  • 2.1.3 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27
  • 2.1.4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27-28
  • 2.2 国外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28-30
  • 2.2.1 图书馆员和专业课教师良好合作是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前提28
  • 2.2.2 严密复杂的评估是国外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成功的保障28
  • 2.2.3 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关键28
  • 2.2.4 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是学科信息素养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28-30
  • 3 国内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实践及制约因素30-34
  • 3.1 国内学科信息素养实践案例分析30-32
  • 3.1.1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30-31
  • 3.1.2 宜春学院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31-32
  • 3.2 制约我国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因素32-34
  • 3.2.1 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理念不够深入32-33
  • 3.2.2 缺乏良好的师资力量33
  • 3.2.3 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33
  • 3.2.4 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33-34
  • 4 构建我国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34-43
  • 4.1 国内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状况的网站调查34-35
  • 4.2 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对象的信息需求分析35-36
  • 4.3 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分级教育模式36-37
  • 4.4 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构成要素及其功能分析37-40
  • 4.4.1 本科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模式37-38
  • 4.4.2 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育模式38-39
  • 4.4.3 研究生的教育模式39-40
  • 4.5 学科信息素养分级教育模式的运行保障机制40-43
  • 4.5.1 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开展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40-41
  • 4.5.2 加强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师资力量的提升41
  • 4.5.3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41
  • 4.5.4 建立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41-42
  • 4.5.5 增强图书馆作用的发挥42-43
  • 5 结论与展望43-45
  • 5.1 结论43
  • 5.2 展望43-45
  • 参考文献45-48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静;张焱;王玉平;;知识管理下的分层多阶信息素质教学模式设计[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年02期

2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3 焦艳平,Su Hanfling,孙彩霞;大学图书馆在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与信息服务中的新模式——悉尼大学图书馆兽医学教育与信息服务的模式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年06期

4 王晓力;;国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年01期

5 杨德平;;论大学生学科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7期

6 唐生岳;基于网络环境的化学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学;2004年Z2期

7 杜慰纯;宋爽;;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切入维度和实施路线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年09期

8 范秀凤;刘禺卿;王琏嘉;;基于学科服务的高校研究生专业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年11期

9 杜安平;周期玉;;Big6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年06期

10 彭立伟;;学科信息素养整合教育探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晓牧;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8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b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