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胡适办学思想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5-06 17:00

  本文关键词:胡适办学思想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对目前高校场域中行政权力泛化而学术权力匮乏的思考,人们开始思索大学精神的内涵;鉴于对“钱学森之问”的不断追索,,人们日渐呼唤大学回归本体价值;大学作为学术组织必然要求其外在的制度设计符合其本质规定性。于是,国家教育部门在多次文件里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充分回归大学主体地位,让我国的大学在遵守学术组织世界通例的同时更注重其与自身传统的融合。大学是传承、研究和创新高深知识的殿堂,而大学主体性回归主要表现在“组织”和“人”两个层面。 从“组织”视角出发,就是要求大学在处理外部关系时重新获得“人格化”的自治和学术自由。而从“人”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提出“教师群体”和“大学生群体”这两大主体地位的合法化。这些都深刻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现代大学制度中的“现代”二字既不是时间范畴,也非空间概念,它指称“大学本性”。作为责任感极强的胡适来说,他更是最早体验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环境的学者。留学期间就以“当国人之导师”为目标,逐步走上建设中国现代化高等教育之路,对中国高等教育作出很多开创性贡献。他现存的文字充满了现场感,仿佛是在阅读当下。所以本论文选择从胡适的办学思想出发,运用历史分析法、文本诠释法以及个案研究法等对胡适生平的著作、书信、日记以及演讲稿进行收集,从“组织”和“人”两个角度对其思想进行提炼,就是要去回味这位思想先驱当时的做法和成效以及面对困难阻力时候的精神体现。最后经过细致分析得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理念启示。下面是整篇论文主体部分的行文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胡适思想的形成渊源进行分析。笔者经过研究得出,胡适后来的成就取得以及思想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三个阶段的积累和经历,即家乡九年的私塾训练阶段、上海六年所接受的“新式学堂”教育以及美国七年的留学生涯。在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积累和各种经历造就了胡适的人格和学问的精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的才华。 第二部分是从“组织”和“人”两个维度进行胡适高等教育思想寻踪。在通过对胡适各种文集、日记、书信、办学实践个案以及二次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之后,得出了胡适所倡导的四个重要高等教育思想,包括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治学以及科学研究。最后单独用一节把胡适的这些思想与当代大学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有益启发。 第三部分重在论述胡适与现代大学制度之间的关系。接着从现代大学制度内涵角度讲述了为什么要诉诸胡适先生的办学思想。最后总结了现今大学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胡适办学思想对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四个方面的重要启示,即要正确处理“伯顿三角”的关系;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创建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以及基于兴趣的课程制度。 结语部分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从胡适的整个人生的立场出发来对胡适进行总结,之后再将胡适人生中的四个重要阶段单独拿出来作一个简要的分析总结;二是浅析胡适思想的当代价值,也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终极关怀。三是总结从事本论题研究的心得以及论文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胡适 办学思想 现代大学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导论12-25
  • (一) 选题缘起和意义12-15
  • 1. 选题缘起12-14
  • 2. 选题意义14-15
  • (二) 文献综述15-23
  • 1. 针对胡适及其办学思想内容的研究16-18
  • 2. 关于胡适办学思想形成原因研究18-19
  • 3. 关于胡适办学思想的实践启示研究19-20
  • 4. 有关“胡适研究”著作的简要总结20-21
  • 5. 国内学者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不同洞见21-23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23
  • 1. 研究思路23
  • 2. 研究方法23
  • (四) 概念界定23-25
  • 1. 办学思想23-24
  • 2. 现代大学制度24
  • 3. 高等教育24-25
  • 一、 胡适办学思想的形成渊源25-38
  • (一) “zH先生”的国学积淀26-29
  • (二) 新式学堂里的胡洪殟29-32
  • (三) 留学乃为非留学32-38
  • 二、 胡适办学思想述评38-72
  • (一) 坚守大学的自由之魂38-45
  • 1. 什么是自由主义38-40
  • 2. 容忍比自由更重要40-41
  • 3. 北京大学——胡适高等教育改革理想的初试41-42
  • 4. 中国公学——胡适学术自由思想的终极演绎42-45
  • (二) 性之所近,力之所能45-56
  • 1. 胡适视野中理想大学生的风貌46-48
  • 2. 胡适的治学观48-54
  • 3. 基于学生考虑的教学体制改革54-56
  • (三) 教授治校之奥义56-61
  • 1. 为什么需要“教授治校”56-58
  • 2. 胡适在北大的“大学治理结构”改革58-61
  • (四) 学术研究的中心地位61-72
  • 1. “学术救国”与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62-64
  • 2. 加强学术交流,推进“研究生教育”64-68
  • 3. 整理国故,再造文明68-72
  • 三、 胡适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72-81
  • (一) 胡适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怀72-76
  • (二) 当代大学制度之瑕76-81
  • 1.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过度失衡76
  • 2. 缺乏客观的学术评价机制76-77
  • 3. 大学表现出“作家性格”,成为了服务员77-78
  • 4. 高校课程修习呈现出专业性隔阂78-79
  • 5. “后高中时代”——大学面临的另一个危机79-81
  • 四、 胡适办学思想的现实启示81-97
  • (一) 正确处理“伯顿三角”的关系81-84
  • 1. 大学主体地位的回归是第一要件81-82
  • 2. 政府宏观调控,让大学充分自主82-83
  • 3. 倡导社会参与大学内部治理83-84
  • (二)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84-88
  • 1. 完善“校长负责制”,赋予“校学术委员会”最高权力85-86
  • 2. 建立“教授委员会”制度,实现行政与学术的分轨协调86-87
  • 3. 构建“大学章程”,保障“学术权力主导”的合法性87-88
  • (三) 创建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88-92
  • 1. 高校科研的合理分类定位是题中应有之义88-89
  • 2. 官方建立第三方监督机构,实行年度学科分类排名89-91
  • 3. 实行多方参与评价,从科学理性走向公众理性91-92
  • (四) 基于兴趣的课程制度92-97
  • 1. 工具课程、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对等性92-94
  • 2. 建构起“学生参与”的课程评价制度94-95
  • 3. 创立“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选修课制度95-97
  • 结语97-104
  • (一) “播种者”胡适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97-101
  • (二) 胡适办学思想的贡献101-102
  • (三) 本论文研究的心得和存在的不足102-104
  • 参考文献104-107
  • 致谢107-108
  • 附 本人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一览表10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哲生;胡适与北京大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马陆亭;;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内部治理结构[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年06期

3 刘献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若干关系[J];大学(学术版);2012年01期

4 黄永军;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是自组织[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马陆亭;范文曜;;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框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王洪才;试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导向[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3期

7 祁占勇;;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体现法治精神[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1期

8 董云川;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政府、社会、学校[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9 董云川;“有而不在”的大学精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0期

10 张建初;;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治理结构[J];教育评论;2009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胡适办学思想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8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7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