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8 04:27
本文是在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视野里来研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设计问题。总体上,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系统的分析方法为主线,采用实证、比较、文献分析、历史研究、理论论证等手段,主要探讨课程设计的基本问题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理念、方法论及基本要素,并在其基础上提出“领域综合”的课程设计理念及设计模式。 本文共分为七章,在研究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上,主要表现为:理论分析—实践经验的总结—比较研究—理论论证—结论。具体的研究框架为: 导论:在这一部分主要是简述该课题研究的缘起、思维的基本思路、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概念内涵及基本问题。本章的研究任务主要是探析课程设计的基本内涵,分析和探究课程设计所必须关注的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析出课程设计的三个基本层面:理念层面、方法论层面和要素层面,为我们研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作理论性铺垫和分析框架上的设定; 第二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是分析我国高校在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研究的缘起及基本思维线路
一 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思想内涵认识和理解的差异性和分歧
二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实践探索中的元化及迷茫
三 研究的动机、设想及方法
四 研究的基本原则及逻辑体系
第一章 课程设计的概念内涵及基本问题
第一节 课程设计概念内涵的厘定
一 众说纷纭的课程设计
二 课程设计概念内涵的厘定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问题
一 目标模式课程设计探究和关注的基本问题
二 过程模式课程设计探究和关注的基本问题
三 课程设计理论及模式的嬗变更迭
第三节 对课程设计基本问题的分解诠释
一 对课程设计理念层面基本问题的诠释
二 对课程设计方法论层面基本问题的诠释
三 对课程设计要素层面基本问题的诠释
第二章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实践探索
第一节 “核心课程”设计模式--以H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为例
第二节 “通识教育”课程设计模式--以B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为例
第三节 “板块”模式课程设计--以N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为例
第四节 “分布要求”课程设计模式--以X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为例
第五节 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实践探索的经验分析
一 关于课程设计的理念层面
二 关于课程设计的要素层面
三 关于课程设计的方法论层面
第三章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评析
第一节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与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差异性比较
一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思想内涵
二 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
三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与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差异性比较
第二节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理念
一 自由教育思想与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
二 永恒主义教育思想与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
三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与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
四 人本主义思想对科学、理性的批判与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
第三节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典型模式课程设计评析
一 “核心课程设计”模式及评析--以哈佛大学为例
二 “分布要求”课程设计模式及评析--以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三 “名著型”课程设计模式及评析--以圣约翰学院为例
第四章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理念
第一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探究
一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本质内涵
二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探究
第二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指导思想的内涵诠释
一 指导思想中内含的原则性理念
二 指导思想中的价值观确立
第五章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方法论的理论探究
第一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模式构建的原则性框架
一 模式构建的逻辑起点:人的完整性
二 模式构建的原则之一:课程的整合性
三 模式构建的原则之二:文化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整合性
四 模式构建的原则之三:现实生活及可能生活的整合性
第二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方法技术
一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策略性方法技术
二 确立设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指导思想的方法技术
三 确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目标的方法技术
第六章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要素的理论探究
第一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
一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基本标准
二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
第二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
二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
第三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评价问题
一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前设性评价问题
二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后置性评价问题
第七章 结论 “领域综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设想
一 “领域综合”课程设计的思维视野
二 “领域综合”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及基本问题
三 “领域综合”课程的形态及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理念[J]. 殷翔文. 江苏高教. 2001(01)
[2]面向21世纪一种新教学模式的设计[J]. 陈宪,张健,关森,张新,杨伯元. 中国高教研究. 2001(01)
[3]构建新世纪高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 吴同善. 中国高教研究. 2001(01)
[4]关于教育人文观的思索[J]. 张岂之. 高等教育研究. 2000(06)
[5]关于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 刘舜尧.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05)
[6]大学生的价值教育:南京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个案分析[J]. 龚放,王婧,郑汉文. 高等教育研究. 2000(05)
[7]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综述[J]. 张樱.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02)
[8]素质 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 周远清. 中国大学教学. 2000(03)
[9]大学批判精神探析[J]. 赵婷婷,邬大光. 高等教育研究. 2000(02)
[10]素质:教育的沉思[J]. 张楚廷. 高等教育研究. 2000(02)
本文编号:3553398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研究的缘起及基本思维线路
一 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思想内涵认识和理解的差异性和分歧
二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实践探索中的元化及迷茫
三 研究的动机、设想及方法
四 研究的基本原则及逻辑体系
第一章 课程设计的概念内涵及基本问题
第一节 课程设计概念内涵的厘定
一 众说纷纭的课程设计
二 课程设计概念内涵的厘定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问题
一 目标模式课程设计探究和关注的基本问题
二 过程模式课程设计探究和关注的基本问题
三 课程设计理论及模式的嬗变更迭
第三节 对课程设计基本问题的分解诠释
一 对课程设计理念层面基本问题的诠释
二 对课程设计方法论层面基本问题的诠释
三 对课程设计要素层面基本问题的诠释
第二章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实践探索
第一节 “核心课程”设计模式--以H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为例
第二节 “通识教育”课程设计模式--以B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为例
第三节 “板块”模式课程设计--以N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为例
第四节 “分布要求”课程设计模式--以X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为例
第五节 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实践探索的经验分析
一 关于课程设计的理念层面
二 关于课程设计的要素层面
三 关于课程设计的方法论层面
第三章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评析
第一节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与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差异性比较
一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思想内涵
二 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
三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与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差异性比较
第二节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理念
一 自由教育思想与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
二 永恒主义教育思想与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
三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与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
四 人本主义思想对科学、理性的批判与美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计
第三节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典型模式课程设计评析
一 “核心课程设计”模式及评析--以哈佛大学为例
二 “分布要求”课程设计模式及评析--以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三 “名著型”课程设计模式及评析--以圣约翰学院为例
第四章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理念
第一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探究
一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本质内涵
二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探究
第二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指导思想的内涵诠释
一 指导思想中内含的原则性理念
二 指导思想中的价值观确立
第五章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方法论的理论探究
第一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模式构建的原则性框架
一 模式构建的逻辑起点:人的完整性
二 模式构建的原则之一:课程的整合性
三 模式构建的原则之二:文化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整合性
四 模式构建的原则之三:现实生活及可能生活的整合性
第二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方法技术
一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策略性方法技术
二 确立设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指导思想的方法技术
三 确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目标的方法技术
第六章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要素的理论探究
第一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
一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基本标准
二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
第二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一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
二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
第三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评价问题
一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前设性评价问题
二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后置性评价问题
第七章 结论 “领域综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设想
一 “领域综合”课程设计的思维视野
二 “领域综合”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及基本问题
三 “领域综合”课程的形态及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的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理念[J]. 殷翔文. 江苏高教. 2001(01)
[2]面向21世纪一种新教学模式的设计[J]. 陈宪,张健,关森,张新,杨伯元. 中国高教研究. 2001(01)
[3]构建新世纪高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 吴同善. 中国高教研究. 2001(01)
[4]关于教育人文观的思索[J]. 张岂之. 高等教育研究. 2000(06)
[5]关于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 刘舜尧.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05)
[6]大学生的价值教育:南京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个案分析[J]. 龚放,王婧,郑汉文. 高等教育研究. 2000(05)
[7]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综述[J]. 张樱.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02)
[8]素质 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 周远清. 中国大学教学. 2000(03)
[9]大学批判精神探析[J]. 赵婷婷,邬大光. 高等教育研究. 2000(02)
[10]素质:教育的沉思[J]. 张楚廷. 高等教育研究. 2000(02)
本文编号:3553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55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