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观转变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2022-04-17 19:01
论文首先对于课程观与课程改革,课程与大学课程等概念做了相应的阐述,指出课程观是指关于课程现象和问题的概念,是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知识水平制约,并受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知识观,学习观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笔者对于课程观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课程改革首先是指课程理念上的转变,当课程理念发生了转变,并适合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的时候,课程改革就势在必行。在目前社会资源没有达到最大化的时候,课程改革必然会带来社会资源上的重新分配,所以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某一个社会环节的改革,实际上它是关系到整个社会体系的运作。在对于课程观与课程改革等有关概念作了界定的基础上,对于课程观的转变在课程改革的作用做了相应的阐述。指出课程观对于课程改革有着导向、评价,调节和认同功能。也提出了目前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于课程观所提出的召唤。在此基础上,笔者以复旦大学与哈佛大学的课程观转变与课程改革的历程给与梳理,总结其中的经验,提出其中所存在问题,并进行了比较与借鉴。目前在中国所实施的课程改革相对来讲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行政组织支持,致使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能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得以忠实的贯彻。预测课程...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目前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所提出的解决措施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切入点及其研究意义
第二章 课程观转变与课程改革
第一节 与本文主题相关的若干概念内涵的认识
第二节 课程观转变与课程改革
第三节 课程观转变在课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课程改革对于课程观的召唤
第三章 案例研究(上)—复旦大学的课程改革及其课程观的梳理(1990-2008)
第一节 复旦大学课程改革历程
第二节 复旦大学课程改革中所体现的课程观的转变
第三节 经验与问题
第四章 案例研究(下)—哈佛大学课程改革及其课程观的梳理
第一节 哈佛大学课程改革历程
第二节 哈佛大学课程改革中所体现的课程观的转变
第三节 比较与借鉴
第五章 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课程观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的特征
第二节 我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与课程观的发展趋势
结论
后记
附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对组织结构变革决策的影响——基于组织信息处理观的分析[J]. 和项豫,王雪峰,赵顺龙.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2]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略论[J]. 皮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6)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 黑龙江政报. 2007(06)
[4]两岸携手 共促课程评价发展——“海峡两岸课程评价学术研讨会”侧记[J]. 尹海莲. 教育科学研究. 2006(08)
[5]后现代课程观下的课程内容新品质[J]. 刘佳. 江西教育科研. 2006(04)
[6]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课程观[J]. 刘光成,徐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05)
[7]生命与延展——生态课程观解读[J]. 刘雪飞,骆徽. 煤炭高等教育. 2004(03)
[8]关于高等学校课程评价的若干问题[J]. 王伟廉. 复旦教育论坛. 2004(02)
[9]课程内容:不确定性、未竟性和非常态性[J]. 但武刚. 课程.教材.教法. 2003(10)
[10]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J]. 谢登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646110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目前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所提出的解决措施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切入点及其研究意义
第二章 课程观转变与课程改革
第一节 与本文主题相关的若干概念内涵的认识
第二节 课程观转变与课程改革
第三节 课程观转变在课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课程改革对于课程观的召唤
第三章 案例研究(上)—复旦大学的课程改革及其课程观的梳理(1990-2008)
第一节 复旦大学课程改革历程
第二节 复旦大学课程改革中所体现的课程观的转变
第三节 经验与问题
第四章 案例研究(下)—哈佛大学课程改革及其课程观的梳理
第一节 哈佛大学课程改革历程
第二节 哈佛大学课程改革中所体现的课程观的转变
第三节 比较与借鉴
第五章 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课程观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的特征
第二节 我国研究型大学课程改革与课程观的发展趋势
结论
后记
附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传统文化对组织结构变革决策的影响——基于组织信息处理观的分析[J]. 和项豫,王雪峰,赵顺龙.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2]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略论[J]. 皮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6)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 黑龙江政报. 2007(06)
[4]两岸携手 共促课程评价发展——“海峡两岸课程评价学术研讨会”侧记[J]. 尹海莲. 教育科学研究. 2006(08)
[5]后现代课程观下的课程内容新品质[J]. 刘佳. 江西教育科研. 2006(04)
[6]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课程观[J]. 刘光成,徐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05)
[7]生命与延展——生态课程观解读[J]. 刘雪飞,骆徽. 煤炭高等教育. 2004(03)
[8]关于高等学校课程评价的若干问题[J]. 王伟廉. 复旦教育论坛. 2004(02)
[9]课程内容:不确定性、未竟性和非常态性[J]. 但武刚. 课程.教材.教法. 2003(10)
[10]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J]. 谢登斌.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646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64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