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8 23:16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已显得越来越紧迫。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佼佼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步伐,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探讨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规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论述了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以多视角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本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研究主要包括:第一,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概念、结构和内容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论述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运行和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更...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
2.1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概念
2.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结构
2.2.1 法律心理
2.2.2 法律观念
2.2.3 法律思想
2.3 大学生应具备法律意识的内容
2.3.1 法律至上
2.3.2 权利平等
2.3.3 诚实信用
2.3.4 诉讼意识
2.3.5 人民主权
2.4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2.4.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2.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运行和发展规律的要求
2.4.3 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2.4.4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3.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成因
3.1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积极面
3.1.1 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法律条文知识
3.1.2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增强
3.1.3 依法治国深入人心
3.2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消极面
3.2.1 法律知识理解程度普遍不高
3.2.2 法律观点偏差
3.2.3 权利义务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3.2.4 法治看法功利化
3.2.5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3.3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形成原因
3.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的影响
3.3.2 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曲折的影响
3.3.3 法制教育偏差的影响
3.3.4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3.3.5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4.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4.1 社会全体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1.1 增强家长的综合素质,完善家庭教育
4.1.2 实行“依法治校”
4.1.3 引导和重视社会舆论宣传
4.1.4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4.1.5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4.2 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
4.2.1 重视师风、师德修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2.2 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4.2.3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4.3 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3.1 自觉学习法律
4.3.2 强化道德自律
4.3.3 进行法治宣传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996804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
2.1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概念
2.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结构
2.2.1 法律心理
2.2.2 法律观念
2.2.3 法律思想
2.3 大学生应具备法律意识的内容
2.3.1 法律至上
2.3.2 权利平等
2.3.3 诚实信用
2.3.4 诉讼意识
2.3.5 人民主权
2.4 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2.4.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2.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运行和发展规律的要求
2.4.3 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2.4.4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3.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其成因
3.1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积极面
3.1.1 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掌握一些法律条文知识
3.1.2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增强
3.1.3 依法治国深入人心
3.2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消极面
3.2.1 法律知识理解程度普遍不高
3.2.2 法律观点偏差
3.2.3 权利义务认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3.2.4 法治看法功利化
3.2.5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3.3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形成原因
3.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的影响
3.3.2 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曲折的影响
3.3.3 法制教育偏差的影响
3.3.4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3.3.5 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4.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4.1 社会全体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1.1 增强家长的综合素质,完善家庭教育
4.1.2 实行“依法治校”
4.1.3 引导和重视社会舆论宣传
4.1.4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4.1.5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4.2 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
4.2.1 重视师风、师德修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2.2 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4.2.3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4.3 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3.1 自觉学习法律
4.3.2 强化道德自律
4.3.3 进行法治宣传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996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99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