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解读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1

  民主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解读的意义,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1.极少数学生产生了要实现民主政治就要结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的错误认识。管理方式上的误区和大学生对民主理解的误区,使得在高校思想政治(简称思政)教育工作中正确解读民主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正确解读民主的重大意义高校思政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政工作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责任,笔耕文化传播,同时还承担着高校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功能,在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思想主导作用,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现今一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对民主有理解上的不全面,无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当代大学生在错误的民主思潮影响下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保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尤为凸显。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应深入理解民主一词,并为大学生进行合理、正确、完善地解读。笔者认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从4方面来理解和解读“民主”一词。

  3 对民主的4个解读

  3.1 民主的普避含义“民主”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其基本含义是“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因此,民主首先反映的是一种政治体制。在这种政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民主政府应是由公民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并对公民负责的政府。

  在一个政府中不论民主的理念以何种形式得以实现,民主都有其公认的原则,即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平等的原则保证人与人之间的政治权力不因财产、地位、工作性质等出现差异,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镰证在平等的基础上达到意见的统一。

  对于民主的实现范围,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西方部分学行和政府认为,民主的实现范围不存在差异性,即全社会所有居民都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而我国学者和政府则公开承认民主的实现范围本身就存在差异性,不可能全社会所有居民都享有绝对平等的民主权利。即对绝对民主和相对民主之间的争论。这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对于民主的理解和宣传上的根本不同。

  3.2 西方的民主普适理论民主是人类的普遍追求。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国家逐步将意识形态、核心价值的竞争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其借助所掌握的话语权,将从资产阶级思想观念体系中抽象出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概念,说成是普遍适用于所有国家、民族的价值观念,并冠以“普适价值”的名称。这样,西方的价值观念就变成了世界的价值观念,谁不承认并接受所谓“普适价值”,谁就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同时,西方国家用“普适价值”中的绝对民主理论,针对我国提出的相对民主理论,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正如马克思主义者对民主的诠释:“民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民主只能是一部分人的民主,不可能实现全部人的民主。即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鼓吹所谓“纯粹民主”,但在其民主的具体实现过程中,也并非全体人民都享有管理国家的政治权力。如美国议员和总统选举需花费一大笔金钱(2008年总统选举费用为24亿美元);执政党只能是民主党和共和党之一,诸如美国共产党、美国劳工组织等不可能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选举中获得执政地位。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宣扬的“一般的”、“纯粹的”民主制度没有“普适性”。

  3.3 民主的实现方式在西方的“民主普适理论”中,将是否实行“三权分立”、“多党制”等制度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是否民主的基本标准,进而攻击我国的政体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这对我国社会民主思想造成了很大冲击。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对“民主”

  一词进行解读时,也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做好民主实现形式的解读,使学生了解到民主有多种多样的实现形式。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其中确实包含着有普适意义的核心价值,即追求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但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民主作为人们的理想追求和国家的制度形态,它的特定价值是通过在不同国家所采用的不同的且具体的制度、体制、机制、程序等体现出来的。因此,民主的普适性中蕴含着实现形式的特殊性。即使绝大多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但因其历史传统不同,民主的实现形式也形态各异。如美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下的“三权分立”

  制度,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调和制度,而法国实行的是半总统半议会制下的行政主导制度。各种实现形式是否  正确,关键在于是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这才是考核政治制度是否为民主形式的标准。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民主实现形式,也是由这一国家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而一个国家的国情不仅决定了民主的实现形式,同样也决定了民主的实现基础和顺序。

  3.4 民主的实玩基础和顺序在民主化这个问题上,西方现在仍然保持着“唯我正统,别人都是异教”的思维模式,试图将自己的民主政治体制和理念推销给其他国家,使其他国家走上“民主化”的道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20世纪7O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在世界上主导了5次民主化浪潮,涵盖了拉美、东欧、非洲、中东、中亚的多个国家,包括现今马上将要“民主化”成功的利比亚。而在其后,也极有可能推进对于非洲大湖地区的民主化进程。但从实际效果看,其结果往往是令人沮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如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厄瓜多尔和秘鲁、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战争,卢旺达大屠杀、南斯拉夫的分裂。即使“民主化”后有社会比较安定的国家,但大多在发展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印度贫富差距的逐日扩大、哥斯达黎加高达20%的贫困人口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向的一面和反向的一面。民主亦然,也有其局限性。民主的实现在给人民带来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同时同样会引起诸如破坏法制、使社会政治秩序失控、阻碍社会经济增长等问题,并可能造成国内的政治分裂。而民主程序也可能把少数专制独裁者送上政治舞台(如希特勒、袁世凯都是通过民主选举获得统治权力)。因此,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民主必须具备相应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不顾条件而推行民主,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本文编号:4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4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f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