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2 10:07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一个关乎女性经济地位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女性就业己成为时下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女性就业的规模有所扩大、结构趋向合理、层次得到提高,但在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女性作为一个整体面临着就业歧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表现在就业机会不均、薪酬待遇较低、职业发展受限等多个方面。就业难是当前女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忽视这一问题,将会给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人才资源分配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影响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以社会性别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当前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社会性别 女大学生 就业问题
【分类号】:G647.38;C913.68
【正文快照】: 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正如西娜·德·波伏娃提出的:“人不是生为男人或女人,而是变成男人或女人的”。社会性别指的就是为人们所认知到的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这些差异和关系会因各种具体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娅;;女大学生就业难成因探析——一个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01期

2 戴明清,王克黎;大学生就业的性别差异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06期

3 郑茜;;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若干思考——从经济学视角对女大学就业难的现状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廉;刘淑梅;;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性别和谐的探索及其经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陈海燕;;苔丝:至真至纯者的悲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3 许庆红;;爱欲与自我:《另类戒指》中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张颖;;《呼唤》对当代女性形象的重构——析内尔·金罗斯的独立与自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李小冰;;传统性别角色的挑战者——论《无名的裘德》中淑的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6 杜子美;;论《伤逝》中的几层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7 王群;;田纳西·威廉斯《玻璃动物园》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8 王渭清;;中国古代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衍生——以生殖崇拜和原始墓葬为考察中心[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刘宁;;权力话语下的女性启蒙——以“文革”三部“革命样板戏”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陆怡玮;;女性主义文化批评视阈下的“开罗三部曲”[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薇;;“她者”的困境与拯救——《到灯塔去》中边缘女性莉丽·布里斯科的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程胜利;刘艳艳;;从招聘广告透视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现象[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乔晶晶;;论《直觉》中知识女性的困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蒋玉梅;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朴圭玉;中韩家庭剧伦理文化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王冬梅;种族、性别与自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杨兰;中国当代女性生存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杨洁梅;世纪之交的精神风景[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瑞虹;萝斯玛丽·雷德福·鲁塞尔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瑜;论范小青小说创作的流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群英;论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君;论德拉布尔笔下现代知识女性的困境与理想追求[D];江南大学;2010年

5 颜景阳;社会心理学视野中的中国人[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衍;论严歌苓小说的女性意识[D];南昌大学;2010年

7 郝晓芳;女大学生就业倾向与原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瑜;张爱玲女性书写的审美及启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程瑞瑞;忧伤青春的另类歌者[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影;《奥多芙的神秘》中的女性意识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玉红,刘振霞;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刘秀兰;周未来;;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以经济学为分析视角[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3 刘艳丽;;浅析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9期

4 廖海燕 ,黄建华;论女性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5期

5 陈莹;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志筑;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5期

2 史永江 ,邢克智;转变五种观念 促进女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5期

3 郭艳利 ,高冰 ,唐玲;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年15期

4 陈盛盛;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云梦学刊;2005年06期

5 薛丹;;新时期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归因与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周晨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政府政策支持[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周晨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政府政策支持[J];青年探索;2005年06期

8 周晨虹;;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策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李文喜,李光红;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10 陈慕真;女大学生就业观念误区及其对策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志丹;;从专场招聘会透视女大学生就业难[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2 郑琼梅;;凸显与缓解——基于经济转型视角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郭黎岩;王冰;刘晓辰;;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因素及促进机制的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4 丁宝忠;毛成宽;汤雅洪;;朝霞映夕阳——四位女大学生就业福利院孝敬老人的故事[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C];2010年

5 史晓杰;;性别视角下的困境——解读女大学生就业难[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6 李明明;;我国“80后”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解决对策分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郭秀芬;杨娟茹;刘宏全;;变革环境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8 郭黎岩;辛惠;;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公平感的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2年

9 张洪阳;艾晶;;师范类高校中非师范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思考[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史晓杰;;性别视角下的就业困境——解析女大学生就业难[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徐阳;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N];吉林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盖东海;优化产业结构促女大学生就业[N];消费日报;2010年

3 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 关信平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博士生 冯光娣;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妇联组织应优化能力建设[N];中国妇女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慧莹;首届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妇女报;2012年

5 谢岩 本报记者 田丽华;省妇联网络搭桥帮3385名女大学生就业[N];辽宁日报;2014年

6 记者蔡敏;女大学生就业难不是谎言[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吴敏;运用公共政策化解女大学生就业问题[N];福建日报;2005年

8 张莉;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全力促进女大学生就业[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西南政法大学 谢锦添 王慧;消除歧视,让女大学生就业不再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练玉春;就业培训走近农村女大学生[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茹;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2 闵君;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星;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仝辉;“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贾辉;“80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姚遥;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引导[D];中南大学;2010年

7 程亚男;河北省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管红;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及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闫俊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苏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9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09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0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