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美高校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美国密歇根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和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研究对象,针对中美两个高校的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展比较研究。通过对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通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比两者的共性和差异,总结中国高校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面向专业认证需要借鉴和提升之处。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美教育 课程体系
【基金】: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JGLX14_123) 南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2013GJ001) 南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YJG14008)
【分类号】:TH11-4;G642.3
【正文快照】: 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中国工程教育及其质量保障迈出了重大步伐。自2005年起,我国开始设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以及机械类等14个认证分委员会。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我国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在生源、培养目标、毕业要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卓加;中美高等教育体系的比较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3年04期
2 蒋凯,陈学飞;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与中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3 张文英;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4 王建成;;中美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比较分析[J];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5 李一菲;钱天伟;;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及其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2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洋;;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与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宋英杰;吕璀璀;;中美教育之差异及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3 蒋凯;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中的民族性与相互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4 王增涛,樊秀峰;中西经济类专业教学方法的比较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5 王燕晓;;美国高等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6 封贵敏;;试析中外合作办学体制改革与实践[J];大家;2012年17期
7 许少波;法律教育的困惑与现实性选择[J];当代法学;2001年10期
8 王谦;;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与反思[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余雅晶;;我国教师教育认证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子教育;2011年02期
10 王娟涓,朱宇;中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之比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云鹏;;美国大学学分制及其对二十世纪中国高校学分制的历史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少飞;我国高校引智政策变迁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高明悦;1910至2010百年间美国高等教育作为公共产品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之探析[D];外交学院;2012年
3 李晓婷;中美高等学校编制管理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徐红;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方法之案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强;中国高等教育消费的经济分析及国际比较[D];西北大学;2004年
6 高建华;水利专业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姚雪;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跨文化冲突与融合[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铁绳;国际化视野下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宁,于立蕾;学分制的创新:本科生科研学分[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2 王建成;美国教育认证机构的行业认可和官方认可[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3 王建成;;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的非正式规则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4 赵芳枝;;以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5 崔大伟,陈昌贵;对外开放与中国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6 杨晓江;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五年研究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7 雷鹤,张银铃,曹宝花,付菊芳,张美霞;应用考试反馈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05年02期
8 唐利华;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比较[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5期
9 彭岩;;高校应重视和运用课终考试反馈[J];中国建设教育;2007年02期
10 别敦荣;论高等教育评估的基本特征[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敏慧;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付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职教论坛;2003年12期
2 史华;焦玉琳;;以一专多能思路构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J];高等建筑教育;2005年04期
3 李野;;论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J];网友世界;2014年01期
4 范孟华,张海燕,孔德志,张慧,岳建伟;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1年03期
5 李国强;英国与香港的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选介及有关问题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2年01期
6 王扬;;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3期
7 黄伟;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成与学生学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胡韫频;陈伟;万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适应性分析与对策——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年09期
9 万剑华,樊彦国,盛辉;石油院校测量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石油教育;1999年03期
10 桂和荣,严家平,陈萍,胡友彪,成春奇,刘文中,吴基文,宋晓梅;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国富;李永梅;梁震;;加强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2 刘文霞;崔维新;唐良瑞;;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王立彬;李国芬;杨平;高敏杰;邵光辉;郑晓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目标的研究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晓;王兵;;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初探——以钢结构为例[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516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16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