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理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21:26
本文关键词:基于治理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自21世纪以来,,各国教育界提出要将学生置于学生管理的核心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实现学生的高效管理,进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高校仍深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表现为单一的管理主体、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重在维稳的管理目标。这种理念能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管理?适合当代学生的新特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治理理论强调将治理对象纳入治理体系,其突出优势是关注原本被边缘化的个体、了解他们的个性需求和利益,构建一种“多方合作-互动”的管理体系。因此,本文试图借鉴治理理论的这一理念形成一种“参与式发展”的管理模式,这不仅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也有助于解决学生管理的现实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以及《高校学生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现有管理模式的主要成就有:形成了四项管理原则、建设了法治化管理环境、丰富了学生管理内容,但同时它存在如下问题:管理主体上学生参与不足,管理过程上效率不高、信息交流缓慢,管理手段上师生交流平台形式单一以及管理目标上不够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进而分析造成弊端的原因,提出运用治理理论进行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论文重点和难点是:借鉴治理理念,构建“参与式发展”的管理模式。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从治理的主体、基础、方式、目的四方面完善学生管理模式的策略,最终实现学生的“参与式发展”和善治目标。基于治理的“合作和互动”理念构建学生管理的自主网络,提出如下治理模式: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基础扩大化、治理手段多样化、治理目的学生化。这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主体多元化是前提基础,基础扩大化是现实保障,手段多样化是实现路径,目的学生化是最终落脚点。
【关键词】:治理理论 高校学生 管理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11-12
- 1.1.1 高等教育发展呼吁对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的关注11
- 1.1.2 治理理论发展为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提供新视角11-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理论价值12
- 1.2.2 实践价值12-13
- 1.3 研究现状13-16
- 1.3.1 治理理论观点研究13
- 1.3.2 高校学生管理研究13-15
- 1.3.3 治理理论应用于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15-16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6-18
- 1.4.1 研究思路16-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1.5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18-20
- 1.5.1 治理理论18-19
- 1.5.2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19-20
- 第2章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及治理理论运用的可行性研究20-30
- 2.1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演变20-24
- 2.1.1 教育-管理模式20-21
- 2.1.2 教育-管理-服务模式21-23
- 2.1.3 教育-管理-服务-发展模式23-24
- 2.2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24-27
- 2.2.1 管理理念24-25
- 2.2.2 管理主体25-26
- 2.2.3 管理方式26
- 2.2.4 管理目标26-27
- 2.3 治理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分析27-30
- 2.3.1 高校伦理-契约程度高27-28
- 2.3.2 组织成员治理素质高28
- 2.3.3 学生自治群体发展快28-30
- 第3章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原因探析30-41
- 3.1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现有成就30-31
- 3.1.1 形成了四项管理原则30
- 3.1.2 建设了法治化管理环境30-31
- 3.1.3 丰富了学生管理内容31
- 3.2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问题31-37
- 3.2.1 管理主体上,学生参与不足32-33
- 3.2.2 管理过程上,效率不高、信息沟通缓慢33-35
- 3.2.3 管理手段上,师生交流平台形式单一35-36
- 3.2.4 管理目标上,学生个性发展尚未得到足够重视36-37
- 3.3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7-41
- 3.3.1 高等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37-38
- 3.3.2 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38-39
- 3.3.3 学生自管、自教能力发展的需要39-41
- 第4章 基于治理理论完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41-58
- 4.1 治理主体多元化:建立校-师-生多方合作的体系41-45
- 4.1.1 明确参与主体角色定位41-43
- 4.1.2 划分学生参与的层次性43-44
- 4.1.3 三方合作-互动的原则44-45
- 4.2 治理基础扩大化:重置学生管理部门、改变权力向度45-49
- 4.2.1 明确学生管理部门与学生组织职权45-48
- 4.2.2 实现各部门、组织间多元向度管理48-49
- 4.3 治理手段多样化:运用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49-52
- 4.3.1 正式的管理方式49-51
- 4.3.2 非正式管理方式51-52
- 4.4 治理目的学生化:借助学生组织实现学生善治52-58
- 4.4.1 发展官方和非官方学生组织52-55
- 4.4.2 借助学生组织培养学生自治55-58
- 第5章 结论58-59
- 5.1 本文的创新性成果58
- 5.2 本文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方向58-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录一:个人简历63-64
- 附录二:高校学生管理的满意度调查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显芳;;十年来我国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吴合文;张强;;牛津大学治理改革构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3 颜华;;治理理论视阈下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探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4 李其勋;何新华;;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来自香港“书院制”管理模式的启示[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5 黄厚明;;书院制与住宿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6 卢勃;试论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高教探索;2000年02期
7 马健生;滕s
本文编号:523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23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