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延边地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3 18:19

  本文关键词:延边地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个人与组织适配度 组织承诺 工作倦怠 大学教师 民族地区


【摘要】:教师工作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能力的衰竭状态。教师的工作倦怠必将严重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导致教育和教学质量下降,并最终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为“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人及学校组织产生怎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虽然,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逐渐增多,但专门关于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极少。本研究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延边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从组织行为学的层面,通过个人与组织适配度、组织承诺以及工作倦怠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分析大学教师的个人与组织适配度以及工作倦怠的整体状况,考察个人与组织适配度的三个维度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检验个人与组织适配度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效果,以及综合考察组织承诺在个人与组织适配度与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后,通过分析结果来提出了有效预防和降低教师工作倦怠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不仅为以后进一步研究个人与组织适配度、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提供给民族地区的大学人事工作部门,为大学稳定教师队伍、提升个人与组织间适配程度及教师组织承诺水平,最终降低工作倦怠感提供了参考。 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关于个人与组织适配度、组织承诺、工作倦怠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对延边大学的5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分析法,运用SPSS15.0和AMOS7.0软件包进行了模型检验,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个人与组织适配度、组织承诺、工作倦怠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结论如下:(1)研究结果工作倦怠的平均值为2.590,属于中等范围,整体的工作倦怠并不严重,但还是说明大多数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工作倦怠的影响;(2)个人与组织政策适配度对组织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个人与同事的适配度对组织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个人与工作的适配度对组织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5)个人与组织政策适配度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6)个人与同事的适配度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7)个人与工作的适配度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8)组织承诺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9)组织承诺在研究模型中起间接的中介效应作用。
【关键词】:个人与组织适配度 组织承诺 工作倦怠 大学教师 民族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4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
  • 1.3 研究目的12-13
  • 1.4 研究流程13-14
  • 第二章 文献探讨14-28
  • 2.1 个人与组织适配度14-20
  • 2.1.1 个人与组织适配度概念15-18
  • 2.1.2 个人与组织适配度的测量18
  • 2.1.3 个人与组织适配度的相关研究18-20
  • 2.2 组织承诺20-23
  • 2.2.1 组织承诺的概念20-21
  • 2.2.2 组织承诺的测量21
  • 2.2.3 组织承诺的相关研究21-23
  • 2.3 工作倦怠23-28
  • 2.3.1 工作倦怠的概念23
  • 2.3.2 工作倦怠的测量23-24
  • 2.3.3 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24-28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28-33
  • 3.1 研究模型28
  • 3.2 研究假设28-31
  • 3.2.1 个人与组织政策适配度和组织承诺的关系28
  • 3.2.2 个人与同事适配度和组织承诺的关系28-29
  • 3.2.3 个人与工作适配度和组织承诺的关系29
  • 3.2.4 个人与组织政策适配度与工作倦怠的关系29-30
  • 3.2.5 个人与同事的适配度与工作倦怠的关系30
  • 3.2.6 个人与工作的适配度与工作倦怠的关系30
  • 3.2.7 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的关系30-31
  • 3.3 研究工具31
  • 3.4 研究方法31-33
  • 第四章 研究结果33-42
  • 4.1 研究样本特性描述33-34
  • 4.2 探索性因素分析34-36
  • 4.3 信度分析36-37
  • 4.4 验证性因素分析37-38
  • 4.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38-42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2-46
  • 5.1 研究结论42-43
  • 5.2 管理建议43-45
  • 5.3 研究局限性与后续研究建议45-46
  • 5.3.1 研究的局限性45
  • 5.3.2 后续研究的建议45-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1
  • 附录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堂;叶迎春;;基于人与组织匹配的招聘模式[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3期

2 龙立荣;赵慧娟;;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研究:绩效和社会责任的优势效应[J];管理学报;2009年06期

3 张翼;樊耘;邵芳;纪晓鹏;;论人与组织匹配的内涵、类型与改进[J];管理学报;2009年10期

4 王忠;张琳;;个人-组织匹配、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离职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年03期

5 赵慧娟;龙立荣;;个人-组织匹配与工作满意度——价值观匹配、需求匹配与能力匹配的比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年04期

6 崔向军;马洋纳;朱小茼;;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7 王震;王萍;;人-组织匹配:三维模型的验证及其与个体结果变量的关系[J];科技与管理;2009年05期

8 孙健敏;王震;;人—组织匹配研究述评:范畴、测量及应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石海梅;杨文博;于海琴;;高校教师工作特征、组织公平感与支持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心理研究;2013年06期

10 金杨华,王重鸣;人与组织匹配研究进展及其意义[J];人类工效学;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537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37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5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