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网络信任建构过程研究
本文关键词:“90后”大学生网络信任建构过程研究
【摘要】:网络信任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而出现的新的信任类型,是网络社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后天产物。其发生主体是切实的社会个体在网络空间形塑的虚拟角色,发生情境是个体互动所处的具体网络空间,其建构过程大致经历了初建、维系与深化、破裂、走向现实几个阶段。网络信任的建构过程不断涉及个人的认知与判断,信任决定的修正依据是个体在网络社交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的信息。网络信任的发生概率非常低,仅极少数的信任获得了稳定发展,甚至转变为现实信任。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关键词】: 网络社交 网络信任 信任建构 “后”大学生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性网络站点(SNSs)传播位置影响力的测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BXW048
【分类号】:G645.5
【正文快照】: 信任是学界历久弥新的重要话题,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寻常现象。虽然信任在个体生活及社会运作中至关重要,但却极少有系统理论聚焦于其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奥尼尔(O’Neill)认为信任源于对话及面对面交互,建立于直接的个体交互基础之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信任建构机制已不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中起,朱玲怡;网际互动的特质与自我表达的实作理路[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6期
2 吕玉平;网络交往:信息时代的新交往观[J];理论观察;2000年04期
3 谢宝婷;浅析网络互动内涵[J];社会;2002年07期
4 杨宜音;“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5 胡蓉,邓小昭;网络人际交互中的信任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5年04期
6 白淑英;网上人际信任的建立机制[J];学术交流;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青松;;失地农民发展社会网络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区“仙居雅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2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3 朱菊香;方维保;;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论20世纪安徽女作家的创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方国武;;世俗化的批判性叙事——晚清谴责小说的政治叙事形态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汪盛颜;;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袁苑;周兴国;;高校部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消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马建美;;迷失与重构——论《鼹鼠的月亮河》人物成长的自我认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8 史月;;从《十亿之夜》看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9 唐雪莲;郭雯;;“御宅族”大学生的人际传播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方锡球;文学活动中马克思主义人文立场的确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兴利;;青少年的网络礼仪教育[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陈淑娟;牛甫;;消费信任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郑丹丹;;女性集体行动与社会空间塑造——以耽美现象及粉丝组织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孟维娜;王毅杰;;困境中的挣扎[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林晓珊;;性别表演与性别认同:城市职业女性香烟消费的情境与实践[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扬金;;交汇口处的权力异化与矫正——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型社区区务人员腐败透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干成俊;;世界历史与全球化:人的实践活动的空间拓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陶庆;;旋转的“认同环”:“福街商会”的象征与仪式[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璜;;文化与公共管理关系研究——基于合作关系的文化分析框架[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9 刘枭;组织支持、组织激励、员工行为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575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7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