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政治——班级日常生活中权力的产生与维续
本文关键词:班级政治——班级日常生活中权力的产生与维续
【摘要】:本文以学校班级政治为主题,基于北京某高校的一个班级进行质的研究,分析班级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的权力关系及其策略。研究发现,班级同学使用不同的权力策略确定其在班级的存在状况。班委是班级权力产生的起点,班委的选举是同学操纵时间、空间等不同权力策略互相作用的结果。班委通过"中规中矩做事"等策略实现权力的运作,但在运作过程中也会遭受其他同学采取算计、退出等策略进行反抗。面对同学的反抗,班委采取利用本土性资源"做工作"等策略维续自己的权力。班委与其他同学之间形成的这种权力定势在班级活动中不断地被打破与维护,生动呈现了班级政治。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班级政治 权力定势 班级日常生活 权力策略
【分类号】:G645.1
【正文快照】: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不仅发挥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作用,而且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生的成长与班级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班级日常生活除了上课之外,还有班委选举、奖学金评定、班级聚餐、春秋游、入党推优、评优等许多活动,不同活动中班级同学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颖慧;秦潇;;政府网络舆论危机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章礼强;汪文珍;;市民社会、(市)民法及其构建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钟芸;政治冷漠作为一种政治行为类型的根据和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周翠娇;;陈独秀早期民族国家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许二斌;全球化及其对民族国家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臧峰宇;;论西方政治哲学的思辨传统[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成云卿;;双重视角下的公民教育之路:新加坡的例证及其启示[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商爱玲,周振超;政治符号:民本思想的功能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谢庆奎;论政府发展的涵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周旺生;论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春福;;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是理顺权利和权力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5 张建华;;比较史学视野下的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苏联、南斯拉夫与美国联邦制的比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6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7 林占发;许艳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问题——人民监督员制度中“五种情形”实效性实证分析[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李斌;;农民市民化与电大教育空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9 石磊;;论培育公民社会对转变执政理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10 童海芳;;国家主权与宪政价值之研究——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龙海;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章烽;论司法能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任晓迪;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严文波;论党的十七大在扩大党内民主上的新贡献[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美蓉;浅谈班级活动的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3年20期
2 李奇;班级墙壁文化谈片[J];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05期
3 张建宏;班级活动的五个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4年26期
4 郑艳春;怎样搞好班级文明建设[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王健龙;;关注班级中的“沉默层”[J];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8期
6 衣奎伟;;班级循环日记:为班级管理助力[J];中小学管理;2006年07期
7 赵小洁;;浅谈班级管理中后进生的转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6期
8 王金鹏;;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认识和做法[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6期
9 易丽;何树彬;;初中阶段班级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1期
10 姚丽君;;浅谈班级良好氛围的营造[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景礼;;在学校、社会、家庭创新教育中灵活多样地开展班级活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2 张腊梅;;浅论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本香;;请让我来帮助你 就像帮助我自己——谈班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蒙勇;;让班级充满爱[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5 邓粼;温与路;;班级管理中如何开展创造性活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6 方廷杰;;班级管理中的“共性”与“个性”[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7 赵清敏;;让教育成为放飞生命的蓝天[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8 陆朝奉;;学习要有活动,活动促进学习[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9 杨平;;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的关系[A];2013河北省班主任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赵雨;;浅谈素质教育中的班级管理[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先金;《班级经营》让教学人性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2 刘进琼;浅谈班级活动与学生成长的关系[N];黔西南日报;2011年
3 桑植县竹叶坪学校教师 陈梅芳 徐远岩;也谈班级活动的组建[N];张家界日报;2011年
4 严志;让班级活动活起来[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房明丽;班级管理如何实施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6 李水;黄梦佳;班级,学分制下求生存[N];文汇报;2005年
7 屠仕超;大学班级,如何更有凝聚力[N];文汇报;2007年
8 上高县田心小学 孙何牙;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N];宜春日报;2007年
9 陈菲;组织好班级活动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必要手段[N];黔西南日报;2010年
10 符永强;班级活动是儿童成长的载体[N];钦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子琳;学前融合班级中普通幼儿对特殊需要幼儿同伴接纳态度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芳;当代小学班级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彭梅;班级中的规范与自由[D];西南大学;2010年
4 袁丽娟;混龄班级幼儿告状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洪蕾;论班级舆论及如何运用语文教学引导班级舆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伟杰;权力的眼睛[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慧;班级活动对小学生情感能力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陆云鹏;戴着镣铐的舞者[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方娟;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林珑;班级场域中小学生的交往与角色成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5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7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