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4年“知识型失业”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2004-2014年“知识型失业”研究综述
【摘要】:"知识型失业"概念的提出不仅具有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发展视角,而且具有教育学的专业视角。但目前"知识型失业"概念模糊、现状不明,导致"知识型失业"沦为研究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的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新名词。知识型失业现象可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两种。多数研究者认为教育深化、劳动力市场分割、相关政策或制度不完善、高校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个体因素等是造成非自愿性知识型失业的主要原因。对策大体从政府、高等教育机构、企事业用人单位和个体四个主体进行汇总归纳,部分对策存在执行主体不明或可执行性不强的问题。近十年来,知识型失业研究的文献总量急增,研究人员构成扩大,研究视角日益深细、多样,对策日趋理性、可行;但总体未能突破教育经济学的思维窠臼,全球比较的视野、知识经济发展的视野有待加强。
【作者单位】: 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知识型失业 教育性失业 大学生就业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湖南高等教育滞涨测度研究”,项目编号:XJK012CGD030
【分类号】:G647.38
【正文快照】: 社会对就业和失业的关注持续保持热度。事实上,就业与失业是一件事物的两个面度,而创业是就业及扩大就业的一种方式。与“知识型失业”相关联的热词是“大学生失业”、“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等。2014年4月10日在中国知网以“大学生失业”为“主题”,搜得332条符合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林,刘洪英;知识分子失业与高等教育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武向荣;;教育扩展中的过度教育现象及其收入效应——基于中国现状的经验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冯浩;;知识失业与大学生创业教育[J];才智;2008年17期
4 韦淼;李艳;;我国失业率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郑文力;“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黄敬宝;市场化改革中的教育性失业问题探索——我国教育性失业问题研究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7 赵世奎;张彦通;;过度教育的预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8 胡韩莉;;关于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2年13期
9 骆四铭;王小敏;;印度“学位与职位相分离”政策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1期
10 周鑫;;试论知识失业引发的社会心理效应及其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伟;周加来;;安徽省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喻汇;;人力资本集聚与县域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3 李杰;资本动力论的演进述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黄俊;;影响大学生期望工资因素实证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李锋亮;陈晓宇;陈鑫磊;;高校毕业生保留工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6 霍生平;苏学愚;;农村进城务工者身份渐变的内生型路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李锋亮;陈晓宇;刘帆;;工作找寻与学用匹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证检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焦健;窦尔翔;景春梅;吴航;;高等教育财务特征及其融资模式[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李杰;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本策略选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孙利;吴建民;李林英;;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与对策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忠伟;王有年;邢广宏;;中国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2 陈明杰;;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李金良;;农业机械化、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基于河南省南阳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4 ;从高考弃考现象看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黄敬宝;;我国教育性失业问题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杜屏;;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及其个人影响因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吴克明;;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叶忠;;当前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的原因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温海燕;;浅谈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大学毕业生自愿性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曹兆文;;对“教育收益”的再认识[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秀梅;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务伟;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严智雄;高职院教育的认同危机及其后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强;欠发达地区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凤娇;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曾硕勋;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探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孟宪文;诸城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魏红;80后大学毕业生工作倦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胡永欣;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赵艳敏;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愿失业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曹树伟;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8 严s,
本文编号:585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8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