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知识溢出对周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地理邻近性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07-29 10:22

  本文关键词:高校知识溢出对周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地理邻近性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知识溢出 企业吸收能力 企业创新绩效 地理邻近性


【摘要】:借鉴知识溢出、创新绩效等相关理论,构建了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提出了高校知识溢出、企业吸收能力、地理邻近性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采用问卷方式,对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内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吸收能力在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地理邻近性在高校知识溢出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调节作用。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管学院;
【关键词】高校知识溢出 企业吸收能力 企业创新绩效 地理邻近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2031,71072025,7100201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JZD0045-2)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0引言十八大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校是产学研的主体,也是知识溢出的重要源头,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较低的产学研合作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高校知识溢出的吸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韦影;;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9期

2 赵勇;白永秀;;知识溢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3 袁胜军;赵相忠;;政府在环大学产业圈形成过程中的角色研究——基于同济现象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9期

4 王立平;;我国高校R&D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俊毅;秦佳;;社会资本的内涵、测量、功能及应用[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2 邢道勇;罗艳梅;;基于结构方程(SEM)的企业社会资本测量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36期

3 孙建;吴利萍;;区域研发、知识溢出与中国经济增长——区域研发宏观效应评价[J];西部论坛;2010年01期

4 陈旭;陶小马;谭婧;;城市背景下的知识溢出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5期

5 晏宗新;董瀛飞;;集群效应、企业研发与产业升级——兼论广东的区域创新政策[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6 刘璐;杨蕙馨;;中国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与作用的探索性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08年02期

7 李平;宫旭红;;国际引文技术知识扩散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8 周慧;曹广喜;;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来自江苏的证据[J];当代财经;2010年09期

9 艾娇;张晓青;;山东省知识溢出的时空特征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王勇;;企业社会资本的国内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立雨;师萍;;创新活动中企业间知识溢出效率测度模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文红;刘丽兰;;大学研发对高新企业创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葛鹏;陈爽英;井润田;;企业家人力资本对研发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民营企业调查的实证[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刘胜;;知识溢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的证据[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5 吴绍棠;;两岸产业标准合作信心的建立——以两岸LED产业标准合作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曾德超;;基于SECI模型的组织知识创造新论[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杜俊枢;郭毅;;社会网络技术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8 赵惠;张鸿萍;;团队创造力影响因素研究进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9 LIU Shouxian;;Knowledge Transfer in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Mechanism and Countermeasures[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郝清民;;基于学习与创新视角的组织变革绩效路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华;高管团队人口特征、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珊珊;中国汽车企业吸收能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卢俊义;供应商与顾客共同创造顾客价值的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徐礼伯;社会资本对联盟动态稳定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贞;企业知识网络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恩普;高技术产业R&D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滕光富;中小企业外部合作、技术创新与知识积累关系的实证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古丽米热·马合木提;新疆民营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于霞;我国知识生产函数估计及应用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梓蓉;基于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增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艾娇;山东省知识溢出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芳兰;在华外资零售业的知识溢出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陈妮娜;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及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占颖;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研发的运行机制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广欣;;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2 邵学清;;用活一所大学的资源——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成功的经验与启示[J];创新科技;2009年02期

3 周小虎,陈传明;企业社会资本与持续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4 石军伟;胡立君;付海艳;;企业社会资本的功效结构: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5 王霄;胡军;;社会资本结构与中小企业创新——一项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6 王宋松;;大学周边产业集聚——解析“同济现象”[J];消费导刊;2009年04期

7 唐仁华,吴承春,康尚杰;大学科技园之建设内容及政府职责[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钱文娟;汤少梁;;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年02期

9 范德成;张巍;;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12期

10 梁琦;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与集聚[J];科学学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方华;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福林;;美国高等教育和企业的融合与创新给我们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期

2 李淑;赖明勇;;关于国外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研究的文献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12期

3 曾磊;詹蕾;;新形势下地方商科类院校学生校外实习模式的初探[J];改革与开放;2009年06期

4 邓存瑞;美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及借鉴[J];生产力研究;1996年01期

5 ;编读往来[J];东西南北(大学生);2007年07期

6 杨建国;;高校与企业科技创新体系融合策略[J];市场论坛;2011年05期

7 黄鹤;;民办院校与企业合作促学生就业规划探讨[J];商业时代;2011年22期

8 张凤桐;叶建平;;高校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机构的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1期

9 张秀梅;中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1期

10 陈礼达;;为高校与企业合作搭建平台[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东成;;与海外企业合作 促进一流大学建设[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2 赵兴太;郭晓燕;;新形势下研究生与企业合作管理模式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陆根书;顾丽娜;刘蕾;;论高校在知识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行愚;;关于产学研结合的若干思考[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蒋丹;;我国高等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模式探索[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怀立邋李文峰 通讯员 刘静;“株机”与清华结对合作[N];湖南日报;2007年

2 练玉春;“2006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论坛”开幕[N];光明日报;2006年

3 姜宁;兰大与金川携手创新获奖[N];科技日报;2006年

4 记者  黄蔚;大力提升高校知识贡献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陈胜伟;浙高校企业合作谋求产学研三赢[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6 记者 邓静;市府办助力高校与新能源企业合作[N];德州日报;2010年

7 孔峥臻 陈高芳;江西理工大学加强与有色企业合作[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8 盛晓明 何红兵;江西理工:“订单式”培养学生[N];中国矿业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徐敏 梁建刚;产学研合作为何遭遇“两张脸”?[N];解放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巩国强;清华大学握手晋中煤运[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芦亮;校企知识转移的机制与效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马艳艳;面向企业的大学知识溢出机制与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罗泽意;制度变迁视角下大学创业趋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周杨;科技成果转化视角的高校知识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韩馥冰;高校知识创新联盟及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胡海青;经济利益、价值恰当与企业参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周大鹏;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及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胡海青;经济利益、价值恰当与企业参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培培;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2 刘赛;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珍敏;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陈鸿雁;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李斌;校企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郭茜;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科学合作的案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晓莉;美国社区学院职业培训历史演变及借鉴启示[D];山西大学;2008年

8 谭玉芳;深圳华章MBA考前培训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许鞍铭;湖南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巧;农业企业与高校技术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8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88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e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