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商管能力与创新能力形成关系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0:19

  本文关键词: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商管能力与创新能力形成关系及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新能力 管理能力 个人特性 文化影响 工程能力


【摘要】: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步众多,大学生创新能力正越来越影响着国家科技、经济发展水平,调查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实际意义。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法构建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定义,总结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商务管理能力、工程操作应用能力、个人创新特质和文化特色,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之后,对河北工科大学生进行了测量与回归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经过对创新的文献梳理,有针对的提出了工科大学生创新是指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实现的创新,给出了相关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为问卷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问卷设计中,对各个测量指标进行了理科量表式问卷编辑,在论文的实证部分,,对理论假设别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论证了原理论假设的正确性。 其次,论文制定了测量问卷并对河北工科大学生的情况从5个方面进行了测量:创新能力、商务管理能力、工程操作应用能力、个人创新特质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值,研究发现: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一般,但是普遍对管理能力相对重视,工程应用操作能力、个人创新特质和文化因素都与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操作能力越强创新能力越强;个人的创新特质越突出往往也有着更强的创新能力;当地的文化中越多的包含有利于创新的因素则创新能力越发突出。 最后,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对今后的大学生培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鉴于商务管理能力在创新过程中重要作用以及在西方知名大学对工科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都加入了社科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议在大学教育阶段在培养课程上加入团队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课程;加大对工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加设工程培训中心、实训工厂或者和校外企业直接建立实训关系等方法来增强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大学的生活环境中注重维护个性,培养发散思维模式,注重培养大学生把头脑中的想法转化为现实行动的勇气。
【关键词】:创新能力 管理能力 个人特性 文化影响 工程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2.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9-11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的意义10-11
  • 第二章 研究综述11-17
  • 2.1 创新的内涵11
  • 2.2 创新的基本特征11-12
  • 2.3 创新能力的内涵12-13
  • 2.4 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13-14
  • 2.4.1 个人因素13
  • 2.4.2 校园因素13-14
  • 2.4.3 社会因素14
  • 2.5 国外创新能力培养14-15
  • 2.6 国内创新能力培养15-16
  • 2.7 已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启示16-17
  • 第三章 创新能力影响因素17-23
  • 3.1 文化因素17-18
  • 3.1.1 “官本位”文化17-18
  • 3.1.2 、迷信权威的思想传统18
  • 3.1.3 、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18
  • 3.2 个人特性18-20
  • 3.2.1 创新原动力19
  • 3.2.2 创新坚毅力19
  • 3.2.3 创新创造力19-20
  • 3.2.4 实践学习力20
  • 3.3 实践操作能力20-21
  • 3.4 管理能力21
  • 3.5 工科大学生创新的特点21-23
  • 第四章 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23-33
  • 4.1 问卷设计的基本内容23
  • 4.2 问卷设计的基本过程23-24
  • 4.3 问卷设计的可靠性说明24
  • 4.4 样本选择及数据收集程序24-25
  • 4.5 变量的测量25-33
  • 4.5.1 商务管理能力25-26
  • 4.5.2 工程应用操作能力26-27
  • 4.5.3 个人创新特质27-29
  • 4.5.4 文化特色29-30
  • 4.5.5 创新能力30-33
  • 第五章 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33-51
  • 5.1 统计性描述33-36
  • 5.1.1 样本数据的行业分布33
  • 5.1.2 样本数据的学历分布33-34
  • 5.1.3 创新能力自评情况34-35
  • 5.1.4 商务管理能力35
  • 5.1.5. 获得新知识的途径35
  • 5.1.6 创新能力的统计描述35-36
  • 5.2 信度检验36-38
  • 5.3 效度检验38-45
  • 5.4 多元回归分析45-48
  • 5.5 结果与讨论48-51
  • 第六章 培养策略51-56
  • 6.1 管理能力的培养51
  • 6.2 工程应用操作能力51-52
  • 6.2.1 增设工程训练51-52
  • 6.2.2 教学工厂52
  • 6.3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52-53
  • 6.4 文化特色53-54
  • 6.4.1 树立正确的创新价值观53-54
  • 6.4.2 实现创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54
  • 6.5 研究结论54-55
  • 6.6 问题与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 大学生创新能力测评量表59-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部分省市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J];创业者;2005年13期

2 王辉;张辉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案例与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问卷》的编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郭南初;陶亦亦;张义平;;基于克里斯蒂安创业模型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5 刘爱君;;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今日科苑;2009年20期

6 吴启运;丁思红;侯文华;;大学生个人特质对创业倾向影响的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06期

7 吴启运;顾坚;;大学生对创业的主观态度与创业倾向关系的调查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林雪;邓俊荣;彭璐;;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的构建及其评价[J];中国青年科技;2007年09期

9 刘迎曦,张文隽;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9期

10 陈平文;控制点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588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588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