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大学电力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研究
本文关键词:SC大学电力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可雇佣性 可雇佣性技能 用人单位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最近几年,每临近毕业季,媒体报道“最难就业季”之后,又呈现“更难就业季”。据教育部相关统计信息,200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首次突破600万人。2010年达630万,2011年达660万,2012年增至680万,2013年699万,而2014年的数字更在持续增长。这些数字意味着我国国民教育水平提升的同时,也意味着大量的毕业即失业事件的发生。大学生毕业却就不了业,或者就业质量很低下,这不仅仅是学生和其家庭的损失,也是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业界和学者们研究发现,学生之所以没法就业或无法高水平就业,不是因为社会提供的工作机会不够,而是毕业生的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SC大学电气信息学院电力专业学生和相关用人单位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对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技能需求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需求和学生技能的匹配。文章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思路、方法、目的以及内容;第二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对于可雇佣性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通过文献查阅,分析了大多数企业对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需求,并详细了解了电力行业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招聘特点;第四部分,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雇主对电力专业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技能问卷结果以及该毕业生对雇主要求的预测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技能要求以及雇主和毕业生对可雇佣性技能的理解差异;第五部分,详细分析了学院在提高学生可雇佣性方法所作的工作以及不足之处;第六部分,综合以上的分析,笔者提出了解决方案: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完善学生的学习和实习计划,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实习、学生参与服务工作等形式,延长学生的面试时间,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第七部分,全文总结。以往对于提升学生可雇佣性的研究,大多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提出提升各种能力的办法。本文认为,根据专业和行业不同,企业对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要求有所差异,高校和学生应以需求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可雇佣性 可雇佣性技能 用人单位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1-4;G6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12
- 1.2.2 应用价值12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12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4
- 1.4.1 研究思路12
- 1.4.2 研究方法12-14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14-18
- 2.1 国外研究综述14-16
- 2.2 国内研究综述16-17
- 2.3 小结17-18
- 第三章 电力行业对电力专业毕业生需求现状和预测18-23
- 3.1 电力行业发展概况18-19
- 3.2 电力行业对电力专业人才需求19-20
- 3.3 到校企业概况20-21
- 3.4 企业招聘毕业生的主要做法和特点21-23
- 第四章 人才技能需求调查及分析23-35
- 4.1 调查目的23
- 4.2 问卷设计与抽样方法23-24
- 4.3 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24-33
- 4.3.1 用人单位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24-26
- 4.3.2 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26-27
- 4.3.3 用人单位调查和大学生调查数据对比分析27-33
- 4.4 本章小结33-35
- 第五章 SC大学电力专业学生就业和培养现状分析35-39
- 5.1 SC大学电力专业概况35
- 5.2 SC大学电力专业可雇佣性培养分析35-39
- 5.2.1 可雇佣性培养概况35-37
- 5.2.2 可雇佣性培养策略分析37
- 5.2.3 可雇佣性培养中的不足37-39
- 第六章 提升学生可雇佣性举措39-47
- 6.1 正确定位企业需求39-42
- 6.2 完善学生职业规划42-43
- 6.3 提升实习有效性43-45
- 6.4 延长企业面试时间45-47
- 第七章 全文小结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件一51-53
- 附件二53-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魏然;;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学科教学模式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13期
2 庞朝晖;张敏;张帆;;论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土木工程课程设置[J];建筑经济;2012年12期
3 代锦;;就业指导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杨小晶;;可雇佣性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2000-2012[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曲秉春;;体验式学习提升离校大学生的可雇佣性——以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为例[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曹晓丽;安秀荣;林枚;;高校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匹配度分析——基于可雇佣性技能视角[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商报实习记者 杨琛;看看你的可雇佣性强不强[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广东金融学院 刘颖 黄章彪 苏楚明;大学生领导力与就业能力相关性分析[N];山西青年报;2014年
3 高磊;是你去找好工作还是让好工作来找你?[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晓亚;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内涵及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李静;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结构及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潘帆;医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测评与提升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杜丽;心理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就业绩效和可雇佣性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明月;企业员工自我感知可雇佣性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6 梁燕;SC大学电力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温芸;课程开发及实践对师范生可雇佣性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星;“卓越工程师”人才可雇佣性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2年
9 周璐璐;基于可雇佣性能力的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丹;企业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27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27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