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走向前沿的模式创新》序

发布时间:2017-08-10 00:11

  本文关键词:《走向前沿的模式创新》序


  更多相关文章: 需求导向 实践驱动 学生中心 课程重构 产学合作


【摘要】:文章分析了30年来涌现的各类工程教育模式的"共相":一是社会需求导向,它反映了工程专业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本质属性之一——工程应用性;二是工程实践驱动,在新模式中,实践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庸,而是教育和教学整体改革的驱动力量;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做中学",本身就是学生中心的典型表现;四是课程整体重构,因为全球工程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即强化以专业为基础的综合性知识学习和全面工程训练,更激进的做法是淡化专业,强化课群,即围绕系统的项目训练,更加灵活地安排课程模块的结构及其教学呈现。文章最后指出,紧密的产学合作是新的工程教育模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最重要的外部环境。
【作者单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关键词】需求导向 实践驱动 学生中心 课程重构 产学合作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和未来趋势研究”(11JDGC02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2;T-4
【正文快照】: 编者按:此文是为《走向前沿的模式创新———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案例集萃》一书写的序,之所以在杂志上重新刊发,一是因为问题和观点重要,而原书印数偏少,关注者不广;二是成书前此文被不当修改,造成多处硬伤,有必要复本归元,以就教于海内方家。重发前按本刊规范对摘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龚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造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2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3 王孙禺;刘继青;;从历史走向未来:新中国工程教育60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 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林鹏;陈严;;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5 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林鹏;陈严;;CDIO在中国(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辉;;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吴文辉;;论工程科技人才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培养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3 徐小兵;冯进;周思柱;;机械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初探——以长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4 蒋慧;;着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程测量教学研究与改革[J];时代教育;2012年13期

5 陈国铁;;“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0期

6 黄绍平;林友杰;唐勇奇;谢卫才;;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要求[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年04期

7 张亮峰;傅彩明;彭浩舸;谢琪;高为国;;基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9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10 王东旭;马修真;李玩幽;;舰船动力“卓越计划”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娟;杨武军;;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专业师资团队建设[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秦婷;;“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师资制度建设的探讨[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Zang Chuanwei;Guo Weijia;Fan Kegong;Qin Zhongcheng;;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ng System of Outstanding Mining Engineer[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Liu Yang;Zhigang Hu;Shenbin Ren;Lin Jiang;Meiguang Zheng;;GQIM-based Model for Optimizing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of PETOE[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军;回归工程实践: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邱秧琼;基于知识体的资历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徐斌;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洋;工科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张明雷;高等工程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发展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强桂;工科学术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李博;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谷韶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目标的认知[D];中南大学;2012年

6 王斌;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李荷君;高校卓越工程师的伦理教育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周淦峰;博耶学术思想视域下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张静姝;地质一线人才培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贾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充分发挥吸收外资对保增长的积极作用[J];国际商务财会;2009年06期

2 李晓强;孔寒冰;王沛民;;部署新世纪的工程教育行动——兼评美国“2020工程师”《行动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3 ;探寻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之路——“新形势下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纪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4 陈金江;许晓东;;2007年全国工程教育改革研讨会纪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5 陆小华;熊光晶;陈珠琳;;设计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6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庄哲民;陆小华;熊光晶;;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7 雷环;汤威颐;Edward F.Crawley;;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人才理念和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8 熊和平;岳爱臣;;CDIO工程教育模式:误解的澄明与风险的规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9 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工程教育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10 田国强;;关于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正秋,王益民,,柏士兴,邢文彬;产学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1995年01期

2 ;产学合作,携手育人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产学合作教育模式[J];机电工程;2008年02期

3 赵宏中,邹珊刚;产学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9年04期

4 周大恂;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如何走产学合作之路[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2期

5 李生平,刘尊法;实行产学合作 开发专业教学计划[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张广良,李迈强,方凤玲;浅谈新型产学合作关系的建立[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7 冯铭;;高职教育“产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障碍及其对策浅谈[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李庆亮,李吉彪;产学合作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陈艳;;面向中小企业产学合作的就业机制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6期

10 顾国维;产学合作 加速上海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开发[J];上海建材;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弟;;产学合作,共创未来[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志东;;韩国产学合作经验对建设沈阳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高学通;;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策略的研究与实践[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4 洪瑾;;公众需求导向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邹晔;;结合专业进行项目开发 建设品牌专业的“产学合作中心”[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裕国;;消费需求导向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及现实矛盾[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7 马玉环;;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策略的研究与实践[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8 孙涛;;一堂初三英语语法课的评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9 周智彦;;谈联合办学生小区的建设与管理——观萨格勒布大学学生中心有感[A];研究与交流——北京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普匡;;高职高专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绍翔;台职院与爱华集团加强产学合作[N];台州日报;2010年

2 任爱青;产学合作破解电子人才供求难题[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记者 钱兰 通讯员 施祖甘;紧扣需求导向 突出研修模式[N];泰州日报;2010年

4 高雪娟;开创产学合作的新方法[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济南军区总医院 孙会升;强化“需求导向”意识[N];解放军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晴颖;需求导向下的产业变革[N];中国服饰报;2009年

7 李黎;IDC:需求导向,服务先行[N];国际商报;2001年

8 李荣;“急涨”后“急跌”:钢铁业亟待建立“真实需求导向制”[N];经理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珂;我省加强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管理[N];福建日报;2009年

10 赵霞;联通:按需求导向发展增值业务[N];中国电子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文;基于知识的产学合作创新:边界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胡海青;经济利益、价值恰当与企业参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胡海青;经济利益、价值恰当与企业参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刘冰峰;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瑞涵;北京地产鲜果供应链整合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周敏;跨组织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杨秀芬;产学合作推动模式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熊俊莉;台湾高科技产业化系统运行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刘刚;需求导向的制造业物流服务创新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威伶;台湾地区产学合作中知识产权管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薛盈弟;美国大学产学合作运行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常甲辉;基于专利数据的我国长三角985高校产学合作模式及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苏允平;辽宁职业学院产学合作教育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谢志宇;产学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胡丽玲;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芳;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产学合作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8 王孝云;海南省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宁飞;基于产学合作下的山西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于文华;基于.NET和XML的学生中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47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47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9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