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节点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节点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提出节点教学法的概念,对节点教学法下"以方法为导向、内容为基础、数学为依托、媒体为载体"为特征的大学物理课程立体教学体系进行描述,对节点选择原则、节点的链接与构建、主线的融汇与归复等实施过程的重点环节进行讨论,并介绍该教学法在军事交通学院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作者单位】: 军事交通学院基础部;
【关键词】: 大学物理课程 节点教学 课程体系 综合素质
【基金】:军队院校物理教育教学研究项目(JWY2012002)
【分类号】:G642.4;O4-4
【正文快照】: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学物理课程,其内容的广泛性、传统性和基础性却制约了这两方面的变革[1-2]。军事交通学院在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员综合素质为准绳,创造性地继承经典的课程体系,切实以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为导向,辨证地组织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丽梅,祖小涛;对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S1期
2 丁亚明;曹彦鹏;陈延德;;对大学物理中微积分应用的认识[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张春华;范仰才;谭诚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林;;关于高职物理学教学的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张春华;范仰才;谭诚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2年04期
3 陈帅华;许艳英;汤勇;;PBL教学法在高职教育的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3年05期
4 李宏;谷建生;莫文玲;;结合专业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4年03期
5 王春霞;朱婷;韩财宝;;面向独立学院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探究和构建[J];物理与工程;2014年S2期
6 王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形势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大众科技;2014年07期
7 李莉;张论;;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池州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8 田江晓;粱勇;;大学物理分级教学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9 赵艳萍;;微积分在质点力学中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08期
10 朱进容;徐国旺;陈义万;;对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3年4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南,李锐锋,刘琴;关于大学物理考试改革的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黎定国;邓玲娜;刘义保;潘小青;;大学物理中微积分思想和方法教学浅谈[J];大学物理;2005年12期
3 顾牡;;对于重新制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认识和体会[J];物理与工程;2007年01期
4 丁亚明;曹彦鹏;陈延德;;对大学物理中微积分应用的认识[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蔡群,刘燕;简谐振动运动方程的推导[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立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改革和整合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王丽丽,朱莉;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3 蔡建乐,姚凌江,郑采星,陈小林;大学物理课程与教学创新优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03期
4 卢德馨,许望;以研究型教学为目标的大学物理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5期
5 王慧君;高职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7期
6 成鸣飞;工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建设的措施和目标[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文和平;首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在南京举行[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1期
8 徐越;;首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成功举办[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22期
9 胡凯飞;;承上启下的盛会——第二届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侧记[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11期
10 李海;熊万杰;旷卫民;;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物理课程地位的思考和实践[J];现代物理知识;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仙华;吴王杰;武文远;蒋敏;王晓;;树立精品意识 构建现代化大学物理课程体系[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铁山;;面向二十一世纪——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彬;;大学物理课程网上答疑的探索与实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军;;如何充分利用电子教案进行大学物理课堂教学[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宁生;吴天刚;;在工科院校中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几点体会[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葛国勤;颜莉;;关于大学物理课程中量子物理基础教学内容改革的一点思考[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黄蔚;重在培养科学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高理;匠心独运 润物无声[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高建华;送给孩子一件最好的礼物[N];山西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丽;大学物理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李传新;论建立开放的高职高专大学物理课程体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沈健;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春莉;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刘国松;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课程实施中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云东;大学物理课程智能CAI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杨娟;文科类大学物理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研究与实践[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3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7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