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文精神视阈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4:45
本文关键词:儒家人文精神视阈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研究
【摘要】:儒家人文精神,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具有博大精深的传统内涵。儒家人文精神,主要通过大学生对儒家核心价值取向的自知、自觉,教育学生们在不同的生活条件中如何生活,在诱惑和选择中如何做人。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成为对世界有思考,对社会有责任,对他人有包容,对自我有个性展示的人。儒家人文教育与大学教育中都追求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因此,吸收借鉴儒家人文教育中的优秀文化,有助于推动大学生价值教育的发展。 本文的主要写作思路是:利用儒家人文精神的育人方式,进而解决大学生价值取向中的问题。具体来说,第一章,主要是研究儒家文化的依据和意义,儒家人文的现状和创新,并提出了创作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是儒家人文精神相关概念的介绍和核心价值取向。第三章,主要是分析价值观,价值取向和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概念、再详细了解大学生价值取向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及利用儒家文化解决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必要性。第四章,主要是开展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儒家人文精神的理论探讨,从“儒家人文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主义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系中阐述的。最后一章,主要是如何利用儒家人文精神,引导大学生价值取向。通过研究儒家人文精神的问卷调查,本文进一步从重塑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途径探索和措施建议两个层次,详细分析引入儒家人文精神的教育方法。本文介绍了儒家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阐述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笔者从儒家文化资源中探究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的合适解决方案。
【关键词】:儒家人文教育 大学 价值取向 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B222
【目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3-4
- 摘要4-6
- ABSTRACT6-7
- 目录7-12
- 第一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依据及意义12-14
- 1.1.1 研究依据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研究现状及创新14-16
- 1.2.1 研究现状14-16
- 1.2.2 研究创新16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6-18
- 1.3.1 研究思路16-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第二章 儒家人文精神的内容18-26
- 2.1 人文,人文精神与儒家人文内涵18-20
- 2.1.1 人文18-19
- 2.1.2 人文精神19-20
- 2.1.3 儒家人文20
- 2.2 儒家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取向20-26
- 2.2.1 儒家人文精神20-22
- 2.2.2 “自强不息”的进取品质22-23
- 2.2.3 “和而不同”的人际和谐23-24
- 2.2.4 “仁者爱人”的责任意识24
- 2.2.5 “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24-26
- 第三章 大学生价值取向中的人文精神状况及原因26-33
- 3.1 价值观和价值取向26-27
- 3.1.1 价值观26
- 3.1.2 价值取向26-27
- 3.2 大学生价值取向中人文精神的现状27-29
- 3.2.1 大学生价值取向27
- 3.2.2 大学生价值标准的混乱27-28
- 3.2.3 大学生价值信仰的迷失28
- 3.2.4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自我28-29
- 3.3 大学生价值取向中人文精神缺乏的原因29-31
- 3.3.1 经济体制的转换29-30
- 3.3.2 文化氛围的变化30
- 3.3.3 社会教育和网络的影响30-31
- 3.3.4 学生内在价值体系的缺陷31
- 3.4 大学生价值取向与儒家文化的融合31-33
- 第四章 儒家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探讨33-37
-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33-34
- 4.2 马克思主义的育人特征34
- 4.3 儒家人文精神的育人特征34
- 4.4 儒家人文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探讨34-37
- 4.4.1 儒家人文精神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34-35
- 4.4.2 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儒家人文精神35-36
- 4.4.3 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儒家人文精神36-37
- 第五章 重塑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途径探索37-52
- 5.1 重塑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问卷分析37-41
- 5.1.1 调查问卷的内容37-38
- 5.1.2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38-40
- 5.1.3 调查问卷的结果启示40-41
- 5.2 重塑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应用探索41-43
- 5.2.1 用“自强不息”,培养大学生的进取观41-42
- 5.2.2 用“和而不同”,培养大学生的人际观42
- 5.2.3 用“仁者爱人”,培养大学生的责任观42-43
- 5.2.4 用“内圣外王”,培养大学生的人格观43
- 5.3 融合儒家人文精神的措施建议43-52
- 5.3.1 实践儒家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合43-45
- 5.3.2 重视儒家人文环境的构建45-46
- 5.3.3 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涵养46-48
- 5.3.4 激发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兴趣48-49
- 5.3.5 融合儒家人文精神于校内外的活动49-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5
- 致谢55-57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 作者和导师简介58-59
- 附件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占永琼;;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刘春雷;周长美;;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范畴探析[J];北方经贸;2013年03期
3 龙士云;论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与先进文化特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左云飞;;人文精神培育: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0期
5 路飞飞;杜瑞平;;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5期
6 闫超栋;;警惕时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J];教育探索;2008年06期
7 孔宪峰;周秀红;;儒家“义以为上”的价值观[J];兰台世界;2012年03期
8 朱志峰;杨冰;;论先秦儒家传统价值观的现代价值——以教育为视角[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谷生然;;儒学人文精神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J];学术论坛;2010年11期
10 李一国;;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673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673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