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投入、隐性因素与大学技术成果转化——基于中国大学专利出售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0 17:37

  本文关键词:投入、隐性因素与大学技术成果转化——基于中国大学专利出售数据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 技术成果转化 研发投入 转化投入 隐性因素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迅速,而专利转化率却没有相应提高。本文基于中国大学2000-2012年数据,以专利出售量度量技术转化水平,估计了研发投入、转化投入和制度等隐性因素对大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发经费投入和转化经费投入对大学技术成果转化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影响受到制度等隐性因素制约;(2)制度等隐性因素对大学技术成果转化有显著正向影响;(3)研发人力投入和转化人力投入对大学技术成果转化没有显著影响。现阶段,与增加投入相比,改善技术转化专职人员的结构和素质,完善激励相容的转让制度,将对改变我国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的现状产生更大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大学 技术成果转化 研发投入 转化投入 隐性因素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专利制度、企业专利战略与经济技术发展研究”(12BJL041)的阶段性成果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项目“中美创新调查、评价指标与政策比较”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委托项目“中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比研究”(2012SE-0212)的资助
【分类号】:G306;G64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专利转让是大学创新性知识和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方式。与美国相比,我国大学专利转让率相对较低(叶静怡等,2014)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迅速,但专利转化率却没有相应提高,这使得大学技术成果转化问题变得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权赫;吴巨丰;沈映春;;可量化资源因素与理工科高校技术转移产出的相关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9期

2 郑永平,党小梅,吴荫方;美国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7期

3 刘泽政;傅正华;;地方高校技术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03期

4 饶凯;孟宪飞;Andrea Piccaluga;;政府研发投入对中国大学技术转移合同的影响——基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8期

5 饶凯;孟宪飞;徐亮;Andrea Piccaluga;;研发投入对中国大学技术转移合同的影响[J];管理科学;2012年05期

6 王瑞敏;滕青;卢斐斐;;影响高校专利转化的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J];科研管理;2013年03期

7 周凤华;朱雪忠;;资源因素与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年05期

8 饶凯;孟宪飞;徐亮;Andrea Piccaluga;;研发投入对地方高校专利技术转移活动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桢;韩俊德;徐炎;;企业视角下的天津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因素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胡冬云;;从学术到产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程福龙;汪波;;化学电源组合管理的模型分析[J];电源技术;2009年02期

4 刘国新;李梅芳;;关于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设置与运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年03期

5 刘银良;;大学创新成果专利化的困境与选择[J];电子知识产权;2012年11期

6 邢红萍;卫平;;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绩效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08期

7 王志强;闫温乐;;从“科学推动”到“技术商业化”——美国研究型大学-产业部门合作创新机制的形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8 殷德生;江海英;;产城融合中的“三区联动”运行机制与中国实践模式[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程福龙;汪波;;化学电源技术指标分类的模型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6期

10 董宏伟;夏清华;张莹;;中国高校专利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高校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寒;胡宗彪;李正风;;研发项目对中国大学技术转让合同影响的实证研究——以985工程高校为例[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娟;李建清;;从2006-2012年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看我国高校技术转移能力的提升[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5:创新与创业(Ⅱ)[C];2014年

3 王春元;;高校R&D与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司云波;面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校企技术转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韩俊德;天津市高校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朱天天;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张永霞;中国农业生产率测算及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李博;上海现代都市农业产业结构与空间整合中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会良;大学技术转移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程福龙;化学电源质量控制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郭东妮;高校技术转移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艳玲;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式与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殷培艳;河北省高校工科科研团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舒华;我国高校专利产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吴丹;吉林省科技商务平台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付翔;我国农业生产率区域收敛性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李东宇;区域文化传媒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白丽丽;我国政府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8 张演迪;大学技术转移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李惠;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D];天津大学;2009年

10 楚琳;美国联邦政府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书连;吕嘉;郭石林;;2009中国大学评价[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年01期

2 洪勇;苏敬勤;;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9年04期

3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4 周春彦;李海波;李星洲;高晓瑾;;国内外三螺旋研究的理论前沿与实践探索[J];科学与管理;2011年04期

5 何慧星;商云霞;;西部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6 钱春丽;杨悦;;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影响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7 周瑞超;简金宝;;地方高水平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略——以广西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8期

8 吴凡;董正英;;高等学校技术转移能力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0期

9 饶凯;孟宪飞;Andrea Piccaluga;陈绮;;丹麦公共研发机构专利技术转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8期

10 苏俊宏;于小宁;李高宏;彭渝丽;;西部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琴;充分挖掘隐性因素 用好新教材——听“可能性”感悟新教材[J];小学教学参考;2005年14期

2 文革;备课中的隐性因素与说课的实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晏瑞琴;论体育运动中骨折发生的隐性因素及治疗[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张等菊;;个体内隐性因素与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年05期

5 ;八方揽萃[J];江西教育;1996年02期

6 温群雄;;重视教师隐性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4期

7 赵峗;;面子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恶性沉默的隐性因素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8 许艳杰;;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隐性因素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年09期

9 张帆;;影响大学生生活社会化的隐性因素[J];人民论坛;2010年14期

10 吴数金;;影响课堂效能的“隐性因素”[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707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07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