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普的动力、优势、途径和价值——对大学科普相关问题的一个经验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科普的动力、优势、途径和价值——对大学科普相关问题的一个经验分析
【摘要】:基于对科学技术发展、大学职能扩展、大学自身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大学科普的动力因素、优势、途径和价值等相关问题。大学在当代社会结构中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任,是科学技术原始创新的源头组织之一,拥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等软硬资源,在科普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资源体系。在当代科普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大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社会的科普工作,在科普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科普研究所;
【关键词】: 大学科普 大学职能 科普工作
【基金】:中国科普研究所资助项目(2013KPS16)
【分类号】:G644
【正文快照】: ZHAI Jiequan1,REN Fujun2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2.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cience Popularization,Beijing 100081,China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的问题在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翟杰全;;当代科技传播的任务分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张薇薇;熊建辉;;大学的第三项使命:传播公众理解科学技术——以比利时的大学为案例研究[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3 翟杰全;;科技公共传播的当代图景和内在特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舒志彪;詹正茂;;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现状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5 张增一;李亚宁;;把科技传播给公众:MIT案例分析[J];科普研究;2009年03期
6 翟杰全;;科学传播: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开放[J];科普研究;2012年05期
7 让-皮埃尔·卡纳;何敬业;;大学的新任务[J];外国教育资料;198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莉;;传媒报道中的科学与迷信之我见[J];今传媒;2010年11期
2 胡仙萍;戴剑;;试析科普在科技与道德互动中的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周瑞瑞;;STS视阈下如何理解科学[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2期
4 张增一;李亚宁;;科学素质概念的演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5 萧文斌;梁皑莹;黄伊;王可炜;;基于制造业从业者职业特征开展科学素养测评的探析[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梁皑莹;萧文斌;黄伊;王可炜;;基于职业差异性的公务员科学素养测评[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翟杰全;;当代科技传播的任务分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翟杰全;;科技公共传播的当代图景和内在特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9 刘玉涛;;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危机述评[J];管理观察;2014年14期
10 张敏;;科技行政机构科技传播现状与对策[J];安徽科技;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建新;周亮;;试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公民科学素质教育[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荆筱槐;;公众参与规约技术价值观解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贾鹤鹏;;构建中国的专业科学新闻杂志:记者的视角[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翟杰全;;时代的发展和科技传播的视野[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汪儒;王国燕;;高校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活动现状与问题探析[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苗;;浅谈新媒体技术在科技馆展品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黄丹斌;;邦宝积木益智玩具催生科普产业化的创新路径[A];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推动汕头腾飞——汕头市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恺;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高红阳;外在技术预见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发俊;社会语境与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荆筱槐;技术价值观进化机理探析[D];东北大学;2007年
6 丁诚;生物医学信息的传输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刘萱;基于PUS指标的“科学文化”指数模型及效度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王可炜;中医药从业者科学素养评价模型的构建及测评[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9 孙文彬;科学传播的新模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郭燕霞;医疗实践中的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曙;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科普公共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邓晓芳;互联网时代科学传播的受众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玉;我国报刊中类科学内容传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向晓琼;我国科学课程设置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勇;科技博物馆科学传播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樊婷;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魏;城市社区科学传播系统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丁强;科学传播视域下我国学术不端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齐勇;论西方科学纪录片的叙事特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传彬;我国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杰全;科技公共传播的传播主体及其参与动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程道才;;网络时代科技传播的碎片化策略[J];当代传播;2009年04期
3 翟杰全;;当代科技传播的任务分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翟杰全;聂晓霞;;科技公共传播:多元参与和科学家的责任[J];科技导报;2006年02期
5 莫扬;;我国高校科技传播专业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J];科普研究;2006年02期
6 石顺科;;英文“科普”称谓探识[J];科普研究;2007年02期
7 T.W.伯恩斯;D.J.奥康纳;S.M.斯托克麦耶;李曦;;科学传播的一种当代定义[J];科普研究;2007年06期
8 林坚;科技传播的结构和模式探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4期
9 李正伟,刘兵;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研究:约翰·杜兰特的缺失模型[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年03期
10 翟杰全;构建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科技传播体系[J];科研管理;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大光;[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惠;大学的产品是什么?[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纪多多;;从知识观视角看大学职能的演变[J];经济师;2006年02期
3 王琳;;浅析大学精神与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及关系[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4 杨移贻;全球化·跨文化·大学职能[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张亚;大学职能的经济学考察[J];开放导报;2005年05期
6 王静静;;大学职能新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2期
7 张阳;罗承选;;大学第四功能之辨[J];高教探索;2009年01期
8 肖美良;;现代大学职能与大学发展定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辛丹;;大学应该把帮助学生就业做到实处[J];青春岁月;2011年06期
10 朴雪涛,郭瞻予;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三种大学类型[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708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0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