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1:3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培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公共责任意识 培育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社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化加剧,个人自主性空间不断扩大,激发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唤醒了个体的自由、民主、平等等意识。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和诚信宽容、互帮互助等现代品格,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其公共责任意识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公民素质的高低程度,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培育意义重大。 所谓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参与公共领域生活过程中,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安全,承担与他们角色相适应的公共责任时形成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其内容构成包括公共参与责任意识、公共道德责任意识、公共秩序责任意识、公共生态责任意识四方面。培育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优化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具有现代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公共责任的实践能力。 总体上,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大学生热心公共事务,关注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表现出强烈的公共责任意识。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大学生对公共责任意识的认知不够,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脱节,公共责任意识的表现具有不稳定性和功利性。究其原因,主要涉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教育重心的偏颇;家庭责任感教育的不当;大学生自身认识的偏差。 既然造成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加强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培育就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与努力。在社会方面,优化社会环境,强化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之保障;高校方面,完善高校责任教育,抓稳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之根本;家庭方面,发挥家庭教育熏陶作用,打好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之基础;大学生自身方面,提高自身休养自觉性,把好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之归宿。
【关键词】:大学生 公共责任意识 培育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引言10-1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0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0-11
  • 第三节 研究综述11-14
  • 一 国内研究综述11-13
  • 二 国外研究综述13-14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4
  • 一 文献研究法14
  • 二 问卷调查法14
  • 第五节 创新之处14-15
  • 第二章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概念及构成15-23
  • 第一节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概念15-17
  • 一 公共责任15-16
  • 二 公共责任意识16
  • 三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16-17
  • 第二节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构成17-20
  • 一 公共参与责任意识17-18
  • 二 公共道德责任意识18
  • 三 公共秩序责任意识18-19
  • 四 公共生态责任意识19-20
  • 第三节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培育的重要性20-23
  • 一 有利于优化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20-21
  • 二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21
  • 三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公共责任的实践能力21-23
  • 第三章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3-35
  • 第一节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主流积极、健康23-24
  • 第二节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24-31
  • 一 大学生对公共责任意识的认知层次不高25-27
  • 二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脱节27-29
  • 三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的表现具有不稳定性和功利性29-31
  • 第三节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1-35
  • 一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31
  • 二 高校教育重心的偏颇31-32
  • 三 家庭责任感教育的不当32-33
  • 四 大学生自身认识的偏差33-35
  • 第四章 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培育的途径35-46
  • 第一节 优化社会环境,强化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之保障35-37
  • 一 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35-36
  • 二 净化网络媒介的信息环境36-37
  • 三 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37
  • 第二节 完善高校责任教育,抓稳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之根本37-40
  • 一 突出责任教育内容38
  • 二 倡导有效责任教育方法38-39
  • 三 优化校园责任教育环境39-40
  • 第三节 发挥家庭教育熏陶作用,打好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之基础40-42
  • 一 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41
  • 二 转变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41-42
  • 三 突出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42
  • 第四节 提高自身修养自觉性,把好大学生公共责任意识之归宿42-46
  • 一 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42-43
  • 二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3-44
  • 三 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44-46
  • 结束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1-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冰;;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和培养途径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周玉玲;芮国强;;正确认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人际关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古海;漫谈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朱蕴丽;;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根源、危害及其对策思考[J];党史文苑;2007年18期

5 吴娟娟;吴建华;;浅议大学生责任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王晓虹;道德责任:高校道德教育内涵的倾斜点[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袁锐;;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02期

8 李保强;;从道德哲学看责任和公民责任教育[J];齐鲁学刊;2007年06期

9 秦菊波;;论当代大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13期

10 张康之;张乾友;;从共同生活到公共生活[J];探索;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712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12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6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