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3:31

  本文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应用型本科院校 文化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经历十余年的发展时间已初具成效,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文章通过分析为实现中国梦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学生而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结合当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结构、师资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当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完善的课程体系下取得更好的成效。
【作者单位】: 哈尔滨金融学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文化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建设
【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CTZ201301109)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学校,之所以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它的人才培养上,即主要是对这类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人才类型、层次做出的规定。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达人;黄崴;;引领社会发展:全球网络化时代大学的使命[J];高教探索;2007年01期

2 张昌波;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战略定位[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杨叔子;余东升;;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义遒;;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2 杨灿;;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及途径[J];才智;2009年34期

3 吴高莉;;浅议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问题[J];才智;2011年30期

4 万晓兰;汤德平;钟春玲;;福州大学文化素质基地建设成果与创新思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1期

5 罗伟;;广东高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建设的机制保障[J];成功(教育);2008年06期

6 刘江;关蕾;;对当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薛勇;费向阳;;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何旭娟;罗繁荣;;关于深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9 纪玲妹;;守望大学人文精神——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曾美玲;;创新文化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西师范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苏敏;武文彬;汤洁;;面向就业的热能与动力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探讨[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慧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许彬奇;杨叔子文化素质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志刚;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张闯;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华芸;我国高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东霞;大学文化与现代传媒互动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杨永久;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文化创新能力中的角色定位[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杜玉英;GC独立学院学生培养战略与模式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黄羽;我国高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李洋;独立学院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尧学;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调查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6期

2 黄达人;谈大学学风[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康宁;网络化与大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4 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5 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6 王行刚,曾华q,

本文编号:782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82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1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