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跨专业并行计算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03 08:42

  本文关键词:跨专业并行计算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并行计算 跨专业 教学设计 MPI


【摘要】:针对当前大学在并行计算教育方面的不足,提出面向跨专业高年级本科学生或低年级研究生的并行计算基础课程小班教学总体规划。在坚持面向并行计算实际需求和跨专业知识背景的原则下,确定"讲授+实验+研讨+论文"的教学形式,采用并行计算系统知识与MPI编程知识并重的知识点讲授内容、基础+领域的实验安排和以利用并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导向的考核标准。
【作者单位】: 高性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并行计算 跨专业 教学设计 MPI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03071)
【分类号】:G642;TP3-4
【正文快照】: 1背景2课程总体规划并行计算作为科学研究的三大手段之一,已2.1课程教学设计原则渗透到科学研究、工业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科学工程计算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虽然并行计算基础知识对各专业尤其是理工色。大学各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无论是科专业学生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克中;刘刚;王海涛;;并行程序设计的短课程教学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1年04期

2 杨学军;;并行计算六十年[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强林;王媛;曹国利;;等效裂隙岩体THM耦合并行有限元程序开发[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10期

2 张沙清;赵洁;;基于MPICH的多核并行程序设计[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1期

3 袁文亮;钟宝荣;;基于校园网的网格系统设计[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雷继兆;梁昌洪;丁伟;张玉;;机载天线辐射特性的并行FDTD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5 厉天威;阮江军;吴田;;并行计算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电场[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7期

6 厉天威;阮江军;杜志叶;黄道春;;并行计算合成绝缘子串电压分布及金具表面电场强度[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7 林济铿;仝新宇;罗萍萍;林昌年;;基于等值的电力系统机电暂态仿真并行异步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1期

8 卢锦玲;于磊;李英;;PC机集群系统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04期

9 汪洋;刘杰;龚春叶;;基于MPI的随机数并行检验算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8期

10 郭国文;;基于Linux的集群存储系统[J];电信快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费广磊;马天宝;宁建国;;动能弹侵彻问题的大规模高性能计算[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费广磊;马天宝;宁建国;;药型罩锥角对聚能射流性能影响的并行计算[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3 王猛;宁建国;费广磊;;双炮孔爆腔扩张并行模拟分析[A];第十二届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朱湘琴;王建国;陈再高;孟粉霞;;EMP辐射波模拟器笼形天线的并行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5 沈天光;张琳;;电信设备链路冗余的并行软调度方案[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6 张玉;宋健;梁昌洪;;并行FDTD及其在基站天线分析中的应用[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刘越东;张玉;梁昌洪;;MPI并行FDTD性能与应用研究[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8 沈天光;葛卫芳;;网格能力在局端接入设备中扩展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敦;私有云中虚拟资源的节能调度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郑忠华;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的大规模并行计算及试验验证[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3 余湛悦;并行化数控编程和加工仿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4 陈胜;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多相(反应)流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范晓樯;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计算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邓少永;纵向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孔晓红;网络计算环境中基于智能算法的任务调度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8 黄正兴;薄膜热导率的测试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杨凌霞;TDPO关键技术及TDPO/FDTD混合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何冰;基于Boltzmann方程三维可压缩高速流动并行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遥感图像分块分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晶;ABEEMσπ/MM模型中能量求解的并行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缪元本;三维简单目标与二维导体粗糙面电磁散射的矩量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马天雪;材料参数对三维固体声子晶体带隙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路立伟;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频率指配并行计算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魏佳;CLARANS改进算法在音乐网站智能推荐系统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超;快速分形图像压缩并行算法研究与实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丽莎;基于GPU的一维热传导算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滕人达;基于ABEEMσπ模型能量求解并行处理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苏芳;基于GPU的二维矢量场可视化点噪声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红芳,罗四维,赵宏;集群计算系统的模型结构[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广中;陈国良;徐云;郑启龙;吴俊敏;;并行计算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2期

2 李斌;并行计算用的计算机和模型[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4期

3 魏臻;;高性能计算,高兴能计算[J];中国教育网络;2010年06期

4 曹卫;并行计算——计算科学与工程的核心[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5 潘正君,康立山;向并行计算过渡[J];世界科学;1994年05期

6 李斌;并行计算的化学运动结构[J];管理科学文摘;1997年06期

7 林新华;王左利;林新华;;困扰并行计算的三大问题[J];中国教育网络;2008年11期

8 陈国良 ,孙广中 ,徐云 ,吴俊敏;并行计算课程的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2期

9 杨旗;基于集群下的并行计算[J];肇庆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陈坚祯;阳平;李斌;沈丹平;;多核并行计算下的流量传感器流场模拟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宇光;;整体同步并行计算方法的现状与发展[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罗文彩;陈小前;;并行计算的多方法优化协作[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左风丽;莫则尧;叶文华;;计算流体三维分裂格式的高效并行计算[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4 王欣;李志山;张志远;;并行计算在弹塑性时程分析中的应用[A];信息化推动工程建设工业化——第四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张理涛;黄廷祝;谷同祥;左宪禹;;一种适合于分布式并行计算改进的平方共轭残差法[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胡金初;;并行计算中的任务分配算法[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宋庭新;李慧;;面向服务的有限元并行计算网格系统设计[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8 裘懿勇;徐斌;刘晓明;;并行计算作业调度系统的架构及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5分会场:绿色船舶与海洋装备创新发展及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裘懿勇;徐斌;刘晓明;;并行计算作业调度系统的架构及应用[A];2012年MIS/S&A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肖保国;杨顺华;邢建文;赵慧勇;;当地自适应建表方法在煤油超燃发动机并行计算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轶嘉;英特尔全球首个并行计算中心落户无锡[N];人民邮电;2009年

2 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温鑫;并行计算任重道远[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3 英特尔并行计算实验室研究员 TimothyMattson;并行计算:减少串行软件[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4 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温鑫;并行计算软件开发概述[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5 刘霞;计算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场革命[N];科技日报;2010年

6 安世亚太 雷先华;ANSYS高性能并行计算[N];中国航空报;2005年

7 张云泉;并行计算:迎接多核时代的挑战[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本报记者 马文方;英特尔为何要牵头并行计算[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9 英特尔 赵军(Jun Zhao);PC机并行计算革命尚未成功[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10 ;Linux下的网络并行计算[N];计算机世界;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安香;数值气象预报变分同化的伴随模式并行计算[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2 张理论;面向气象预报数值模式的高效并行计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龙柏;并行计算平台上的数据索引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管建和;电磁场有限元法解释分布式并行计算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刘耀儒;三维有限元并行计算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3年

6 金晶;并行计算普适编程模型及系统架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盛艳秀;多核异构环境下通用并行计算框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张帆;过程系统优化的分布式并行计算[D];浙江大学;2002年

9 刘寿生;虚拟现实仿真平台异构并行计算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付朝江;集群MPI环境下有限元结构分析并行计算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慧;基于异构平台的并行计算性能可视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晓华;光并行计算及其在图像处理和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05年

3 田甜;异构环境中并行计算模型与任务调度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杰;可扩展并行计算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孔令梅;三维变分同化并行计算研究及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刘桂海;网格并行计算系统研究开发[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蔡佳佳;图像代数多核并行计算类库的构建与优化[D];厦门大学;2008年

8 陈维;有限单元并行计算方法在地震波动模拟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9 陆良刚;土木工程有限元并行计算应用及其软件架构[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张立霞;电磁场有限元分析中并行计算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84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84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e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