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西南地区综合性和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9:10

  本文关键词:西南地区综合性和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综合性大学 理工科大学 人文社会学科


【摘要】:文章选取西南地区“211”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人文社会学科投入科研人员情况、课题情况、经费支出情况、研究成果情况和科研机构情况五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综合性大学与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状况的差异。在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对今后两类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提出建议。 文章从人文社会学科在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的发展历程和自身学科特点两个大方面解释了人文社会学科在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发展状况的差异。从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在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历程比理工科大学的发展历程更为漫长,这使得其在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状况相较理工科大学来说更为成熟;从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这两类学校自身的学科特点来看,由于其学科特点的差异,使得这两种类型的高校对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必然有所差异。 文章根据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状况差异的原因,对这两类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应该在现有状态下树立“精品”意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应用研究。对于理工科大学来说,则应对其人文社会学科进行合理的定位;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办特色人文社会学科;并且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为人文社会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 理工科大学 人文社会学科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2.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研究的理论价值11-12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12
  • 1.2 概念界定12-14
  • 1.2.1 学科12-13
  • 1.2.2 专业13
  • 1.2.3 人文社会学科13
  • 1.2.4 多科性大学13
  • 1.2.5 综合性大学13-14
  • 1.2.6 理工科大学14
  • 1.3 研究对象、目的、方法与思路14-15
  • 1.3.1 研究对象14-15
  • 1.3.2 研究目的15
  • 1.3.3 研究方法15
  • 1.3.4 研究思路15
  • 1.4 论文创新点15-16
  • 1.5 文献综述16-19
  • 1.5.1 关于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16-17
  • 1.5.2 关于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17-19
  • 第2章 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状况分析19-34
  • 2.1 综合性大学和其人文社会学科的历史及特征19-21
  • 2.1.1 综合性大学的历史及特征19-21
  • 2.1.2 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历史21
  • 2.2 2011年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现状21-24
  • 2.2.1 学科设置21-22
  • 2.2.2 人员配备22-23
  • 2.2.3 学术成果23-24
  • 2.3 2004-2011年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状况24-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第3章 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状况分析34-46
  • 3.1 理工科大学及其人文社会学科的历史和特征34-35
  • 3.1.1 理工科大学的历史及特征34-35
  • 3.1.2 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历史35
  • 3.2 2011年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现状35-38
  • 3.2.1 学科设置36-37
  • 3.2.2 人员配备37
  • 3.2.3 学术成果37-38
  • 3.3 2004-2011年理工科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状况38-44
  • 3.4 本章小结44-46
  • 第4章 综合性和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状况比较分析46-52
  • 4.1 投入部分比较分析46-48
  • 4.1.1 人力方面46-47
  • 4.1.2 科研机构数量47
  • 4.1.3 支出情况47-48
  • 4.2 产出部分比较分析48-51
  • 4.2.1 著作情况48
  • 4.2.2 课题数量48-49
  • 4.2.3 发表论文情况49-50
  • 4.2.4 获奖情况50-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5章 人文社会学科在综合性和理工科大学中差异分析及发展建议52-57
  • 5.1 高校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52-53
  • 5.1.1 发展历程方面的原因52
  • 5.1.2 学科结构方面的原因52-53
  • 5.1.3 学科重视程度的差异53
  • 5.2 人文社会学科在大学中的发展建议53-57
  • 5.2.1 综合性大学中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建议53-54
  • 5.2.2 理工科大学中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建议54-57
  • 结论57-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新华,唐魁玉;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贾毅华,李晓君,刘吉林;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新思路——西安交通大学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举措[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3 蒋飞;;理工类高校文科定位的特色化战略[J];成功(教育);2012年01期

4 张振刚;理工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结合的典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5 张喜梅,韩立新;我国多科性大学建设与发展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4期

6 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3期

7 许汝罗;加强工科院校人文科学教育刍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06期

8 许放;杨s,

本文编号:784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84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1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