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探析
本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探析
【摘要】:综合素质测评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重新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现今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研究成果,联系教育管理一线工作者的工作实际,对当下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建议。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综合素质测评 高校学生 素质教育 评价体系
【基金】:江苏省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精准化问题研究”(编号2013SJDFDY06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作者罗勇,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研究员(南京210094)宋璐怡,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南京210094)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传统的综合测评体系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之间不匹配现象越来越明显,改进综合测评,实现公平公正、科学客观的大学生综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瑞明;侯铁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周韩;曹俊德;;新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设计初探[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李根林;王立河;薛丽丰;梁素芳;赵威;;基于过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运行效果评价研究[J];河南农业;2009年10期
4 谢长旺;赵彦;范丽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年08期
5 杨海斌;徐慧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题及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2期
6 熊懿;;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9年29期
7 陈浩凯;重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初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8 李真;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王帏;职教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刍议[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吴武琴,王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跟踪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迎春;;企业领导人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瑞;科学开展学生素质测评[N];陕西日报;2007年
2 记者 吕瑜洁;2007年市区中考方案昨公布[N];绍兴日报;2007年
3 段菁菁;献血与素质加分挂钩,“无偿”变味?[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记者 寿鸥迎;高中招生先看综合素质[N];绍兴日报;2006年
5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徐艳 潘建军 杨猛;4000余名小升初告别一考定终身[N];连云港日报;2009年
6 涂运鸿、加清勇、刘艳松;以往人为主观“画像” 现在电脑客观“体检”[N];战士报;2012年
7 记者 张芹 通讯员 封波;市第二届“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揭晓[N];连云港日报;2010年
8 李俊义;品德评价不该量化[N];中国妇女报;2004年
9 段菁菁;浙江高校取消“献血加分”引争议[N];中国改革报;2008年
10 晚报记者 汪学香;直击中考综合素质测评[N];银川晚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金玲;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2 谭继安;高职院校大学生动态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山大学;2012年
3 周露;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问题与改进[D];湖南大学;2013年
4 赵伯鑫;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张平;西华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赵淑英;我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刘洁;某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设计[D];四川大学;2006年
9 丁汉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池会军;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7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9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