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理性生态人”的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4:1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理性生态人”的培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理性生态人” 生态道德教育 路径


【摘要】:21世纪的今天,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高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生态道德教育模式,是高校道德教育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大学生“理性生态人”培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当人类沉迷于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深刻领悟到了生态破坏所带来的沉重报复。因此,人类开始从自身价值取向上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 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对人才培养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及社会的和谐程度。大学生“理性生态人”塑造和培养是新时期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新目标和新内容,这一举措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兴旺。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理性生态人”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界定并加以阐述,为后面论文的进一步展开做好理论基础。第二章在对800份问卷调查进行系统统计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的生态知识、生态情感、生态行为、生态教育四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总结出当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追究其原因所在。第三章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道德现状及社会需求等方面对大学生“理性生态人”培养的内容、原则和目标提出明确要求。第四章从大学生生态理论教育、生态情感培养、生态环境熏陶、生态制度重建、生态实践养成五个方面对大学生“理性生态人”的培养路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宏观布局。 大学生“理性生态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今后高校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理性生态人” 生态道德教育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绪论10-16
  •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10-11
  • (一) 选题依据10
  • (二) 选题意义10-11
  • 二、研究综述11-13
  • (一)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二) 国内研究综述12-13
  • 三、创新点及难点13-14
  • (一) 创新点13-14
  • (二) 难点14
  • 四、研究方法14-16
  • (一) 文献研究法14
  • (二) 问卷调查法14
  • (三) 系统分析法14
  • (四) 逻辑归纳法14-16
  • 第一章 “理性生态人”的基本概念16-24
  • 一、“理性生态人”的概念界定16-18
  • (一) “理性”16-17
  • (二) “生态人”17
  • (三) “理性生态人”17-18
  • 二、“理性生态人”的特征18-20
  • (一) 倡导和谐自然观18
  • (二) 强调生态安全观18
  • (三) 坚持公平正义观18-19
  • (四) 注重双赢竞争观19
  • (五) 追求利益最优观19-20
  • 三、“理性生态人”的理论基础20-24
  • (一) 中国古代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20-22
  • (二)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22-24
  • 第二章 大学生“理性生态人”的培养现状与分析24-36
  • 一、调研概况24-32
  • (一) 调研目的24
  • (二) 调研内容24
  • (三) 样本说明24-26
  • (四) 基本现状26-32
  • 二、原因分析32-36
  • (一) 商业繁荣下生态文化的“沙化”32-33
  • (二) 多元化背景下德育价值观的扭曲33-34
  • (三) 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生态意识培育的弱化34-35
  • (四) 家庭环境对个体的不良影响35-36
  • 第三章 “理性生态人”培养的重要性、原则与目标36-44
  • 一、大学生“理性生态人”培养的重要意义36-38
  • (一) “理性生态人”的培养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关键36
  • (二) “理性生态人”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36-37
  • (三) “理性生态人”的培养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保证37
  • (四) “理性生态人”的培养是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37-38
  • 二、大学生“理性生态人”培养的工作原则38-40
  • (一) 综合性原则38
  • (二) 科学性原则38-39
  • (三) 前瞻性原则39
  • (四) 实践性原则39
  • (五) 渐进性原则39-40
  • 三、大学生“理性生态人”培养的目标要求40-44
  • (一) 敬畏生命、尊重自然40-41
  • (二) 勤俭节约、适度消费41-42
  • (三) 注重公平、关注公正42
  • (四) 爱岗敬业、诚信友善42-44
  • 第四章 大学生“理性生态人”的培养路径44-55
  • 一、前提:生态理论教育44-48
  • (一) 课堂教育44-46
  • (二) 网络教育46-48
  • 二、基础:生态情感培养48-49
  • (一) 自然情感培养48
  • (二) 审美情感培养48-49
  • (三) 道德情感培养49
  • 三、条件:生态环境熏陶49-52
  • (一) 家庭影响49-50
  • (二) 校园氛围50-51
  • (三) 社会舆论51-52
  • 四、关键:生态实践养成52-53
  • (一) 党团活动52-53
  • (二) 社团活动53
  • 五、保障:生态制度建设53-55
  • (一) 完善环境基本法53-54
  • (二) 健全社会监督机制54
  • (三) 高校跟进相关配套制度建设54-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58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58-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平;非人类的生态权利[J];道德与文明;2000年01期

2 单辉;;道家的生态思想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02期

3 周精辟;;人与自然之生态道德教育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4 姚继莲;;论网络负面舆论的影响及其引导[J];法制与社会;2012年19期

5 王文军;;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年03期

6 雷钧;关于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2年02期

7 李锁华;论生态道德教育[J];教育评论;2000年04期

8 韩文辉,曹利军,李晓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与生态理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3期

9 赵海月;王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性[J];理论学刊;2010年04期

10 方印;路涛;;论民法上的“人”的全面发展[J];理论月刊;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798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798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3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