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协同创新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0:36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协同创新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协同创新 高校协同创新 “2011计划” 对策建议
【摘要】:高校协同创新是建设我国创新国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协同创新能否健康、持久地发展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当前,高校协同创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家还专门推出了“2011计划”。本文尝试通过对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实践和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意义、相关研究的综述,以及概念界定。 第一章分别从产学研合作、三重螺旋理论、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和创业型大学的兴起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进展。这四点为推动“2011计划”的实施做了基础工作。 第二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分别是过分强调量化的科研评价方式、封闭的学科建设模式、僵化的事业单位制度和协同文化的缺失。这四点同时对我国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第三章针对“2011计划”做了案例分析。解读了正在进行的“2011计划”的目标、内容和初步成果,并提出了一些可能和已经产生的问题。高校必须足够重视可能发生的问题,摆正心态,正确把握“2011计划”的实质。 第四章就前文提出高校协同创新受到的制度和文化制约,从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认为高校应该融合知识生产模式1和模式2,改革学科建设模式促进学科的科际整合,让高校协同创新的动力从被动的由政府引导转为主动地联合实施,建议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培养高校协同创新的文化。
【关键词】:协同创新 高校协同创新 “2011计划”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导论9-20
- 一、问题缘起9-10
- 二、概念界定10-11
- 三、文献综述11-18
- (一) 高效协同创新的内涵或理论研究11-13
- (二) 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13-14
- (三) 高校协同创新的问题及完善对策14-15
- (四) 高校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15-18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18-20
- 第一章 高校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20-34
- 第一节 产学研合作发展与协同创新20-25
- 一、产学研合作的历史21
- 二、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情况21-25
- 第二节 三重螺旋与协同创新25-28
- 一、三重螺旋模型下的高校、企业和政府关系26
- 二、高校、企业和政府在三重螺旋模型下的协同行为26-28
- 第三节 知识生产模式Ⅱ与协同创新28-30
- 一、知识生产的模式Ⅱ的内涵与高校协同创新28-29
- 二、知识生产模式Ⅱ促进高校改革创新29-30
- 第四节 创业型大学与协同创新30-33
- 一、创业型大学体现了协同创新的特点31
- 二、创业型大学服务于协同创新31-33
- 本章小结33-34
- 第二章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现实困境34-46
- 第一节 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方式34-37
- 一、我国高校科研评价方式现状34-35
- 二、科研评价方式阻碍我国高校协同创新35-37
- 第二节 封闭的学科建设模式37-40
- 一、学科建设模式趋同、陈旧,不能有效开展协同创新37-38
- 二、学科之间缺少支撑和合作,不利于协同创新38-39
- 三、科技前沿的交叉学科发展不足,无法满足协同创新要求39-40
- 第三节 僵化的事业单位制度40-43
- 一、我国高校是一种事业单位40-41
- 二、我国事业单位制度对高校协同创新的制约41-43
- 第四节 高校协同文化的缺失43-45
- 一、高校缺少与外界之间的协同文化43-44
- 二、高校缺少内部群体或个人之间的协同文化44-45
- 本章小结45-46
- 第三章 “2011计划”的案例研究46-63
- 第一节 “2011计划”的出台46-48
- 一、“2011计划”出台的基础47-48
- 二、“2011计划”正式启动48
- 三、“2011计划”与“211”、“985”工程的区别48
- 第二节 “2011计划”的内容解析48-52
- 一、“2011计划”的出发点48-49
- 二、“2011计划”的任务49-51
- 三、“2011计划”的实施特点51-52
- 第三节 “2011计划”的进展52-58
- 一、“2011计划”工作进度总结52-53
- 二、协同创新的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进展53-56
- 三、协同创新中心对高校协同创新的推动56-58
- 第四节 “2011计划”的展望58-62
- 一、“2011计划”的发展趋势58-59
- 二、“2011计划”可能存在的问题59-62
- 本章小结62-63
- 第四章 完善高校协同创新的对策与建议63-68
- 第一节 知识生产:从模式1到模式263-64
- 第二节 学科建设:从重点模式到科际整合64-65
- 第三节 创新驱动:从政府主导到三重螺旋65-66
- 第四节 大学转型:从研究型到创业型66-67
- 本章小结67-68
- 结语68-69
- 附录69-70
- 参考文献70-75
- 致谢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春彦;亨利·埃茨科威兹;;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王成军,王沛民;是“产学研”还是“官产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3 龙献忠;邱跃华;;大学单位制改革的制度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4 翟亚军;王战军;;我国大学学科建设的模式缺陷及其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5 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年04期
6 吴恺;;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改进与完善[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张燕;;论高校协同创新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山鸣峰;马君;;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运行机制和驱动力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04期
9 陈翔峰;产学研的激励兼容机制分析[J];杭州科技;2003年01期
10 余雅风,郑晓齐;大学—企业合作创新中政府的作用模式及职能[J];科技导报;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长青;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姚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6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84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