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解决社会严重道德失范现象的策略。目前高校大学生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对其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成为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要求的战略任务。因此,研究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问题及教育有利于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促进其社会化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本文围绕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一主题,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背景入手,分析荣辱、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并提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教育和个人六个角度揭示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包括教育的原则、方法和路径,具体从高校、社会、家庭、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基本途径,即高校中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文化熏陶作用、引导社会实践、构建制度保障机制;社会净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家庭中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个人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我主体能力。通过这四大途径全面解决大学生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现状9-12
- (一) 国内研究现状9-11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三、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12
- 四、研究意义12-14
- (一) 理论意义12
- (二) 实践意义12-14
- 第一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义14-30
- 一、荣辱与荣辱观14-15
-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15-18
- (一)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时代背景15-17
- 1、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必然选择15-16
- 2、亟待解决社会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16-17
- (二)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征17-18
-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17-18
-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公民社会生活规范18
- 3、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18
-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义18-30
- (一)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18-20
- (二)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紧迫性20-27
- 1、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存在的主要问题20-23
- 2、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3-27
- (三)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义27-30
-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担当意识27
- 2、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个体社会化27-28
- 3、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28-30
-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目标及原则30-36
- 一、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目标30-32
- (一) 根本目标30
- (二) 具体目标30-32
- 1、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树立为民服务意识31
- 2、培育大学生现代科学精神和树立现代劳动观念31
- 3、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和坚守诚信理念31-32
- 4、增强大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32
- 二、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持的原则32-36
- (一) 坚持“三贴近”教育原则33
- (二) 坚持灌输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原则33-34
- (三) 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原则34-35
- (四)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5
- (五) 坚持继承传统与体现特色相统一的原则35-36
-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及方法36-42
- 一、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36-39
- (一)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国家观36
- (二)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人民观36-37
- (三)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科学观37
- (四)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37
- (五)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人我观37-38
- (六)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义利观38
- (七)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法纪观38-39
- (八)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生活观39
- 二、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方法39-42
- (一) 榜样教育法39-40
- (二) 同辈教育法40
- (三) 回归生活教育法40-41
- (四) 隐性教育法41-42
-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42-56
- 一、努力发挥高校在荣辱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42-51
- (一)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主渠道作用42-44
- 1、深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德育资源42-43
- 2、变革传统教育方法43
- 3、变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话语模式43-44
- (二) 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44-45
- (三) 净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45-48
- 1、净化校园环境,用先进文化统领校园文化45-46
- 2、扩宽校园文化建设载体,丰富校园文化活动46-47
- 3、注重精神培育,努力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熏陶作用47-48
- (四)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荣辱感48-50
- 1、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48-49
- 2、学校要积极扩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49
- 3、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要求49-50
- (五) 积极构建制度保障机制,确保荣辱观教育的长期性50-51
- 1、利益机制50-51
- 2、舆论监督机制51
- 二、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51-52
- (一) 优化宏观环境51-52
- (二) 优化大众传媒环境52
- 三、积极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影响52-53
- (一) 转变家庭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52-53
- (二)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53
- 四、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主体能力53-56
- (一) 提升大学生对荣辱的自我判断能力54
- (二) 提升大学生对荣辱的自我选择能力54-55
- (三) 提升大学生对荣辱的自我践履能力55-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2-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成勇;;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成长[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2 张聚华;;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邱秀华;杨瑾;;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面”基本内涵的再认识[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霍功;;完善兴荣抑耻机制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7年03期
5 王敬红;;“意见领袖”观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6 张耀灿;曹清燕;;“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内涵和价值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4期
7 骆郁廷;;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在价值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7期
8 胡树祥;杨直凡;;对80后青年学生的再认识和有效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11期
9 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4期
10 李林英;张毅翔;任睿;;当前大学生生存方式的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安网 张亳生;[N];光明日报;2001年
2 《光明日报》理论部 《学术月刊》编辑部;[N];光明日报;2007年
3 唐凯麟;[N];光明日报;2008年
4 吴潜涛;[N];人民日报;2006年
5 韩江舟;[N];南方周末;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史志远;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少华;农民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宋亚莉;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八荣八耻”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4 陈菊萍;新时期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张静怡;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62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86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