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23:13
本文关键词: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摘要】: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期我国社会的新特点,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党将“以人为本”思想引入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以人为本”理念不仅传承我国古代先贤提出的“民本”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立足我国国情与时代新特征,是马列思想中国化的突出成果。 本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将解读“以人为本”思想的含义,和它对于高校思政工作的启发价值。在这一部分,本文首先重新解析二十一世纪新的社会特征和形势下,以人为本”理念的丰富内涵,以此为基础,进而阐释“以人为本”思想为何要成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导性原则。接着,本文将从时代的发展演进、思政教育工作自身的固有规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以及如何有效地改善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等几个方面由浅入深地阐明“以人为本”对于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将关注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高校应如何合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马列思想中,有大量的关于人的价值、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本文将以这些思想作为理论立足点研究高校如何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具体而言,就是要从高校大学生的独特需求出发,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促进他们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鼓励高校学生发挥主体性,这应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工作方向。同时,还要保障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性,形成一个老师-学生两大主体间良性互动的基本教育模式。 在本研究的第三部分,笔者将探讨高校思政工作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本文认为,需要从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等四个方面来落实“以人为本”。在工作目标方面,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目标和价值观方向,帮大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灵魂和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从而使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品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在工作内容方面,要大力进行创新和变革,必须在原有基础上丰富和加大个人精神家园的建设、民族精神的传承与教育以及大学生个人心理健康的引导和教育。在工作方法方面,应该灵活应用,做到用情与说理的统一、言传与身教的统一、引导与灌注的统一。在工作途径方面,要拓展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大思政”教育,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宣传阵地,拓展师生间的思政交流途径与交流空间。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的背景10-11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4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2-14
- 1.3.2 国外研究综述14
- 1.4 研究思路14-16
- 2 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16-25
- 2.1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16-17
- 2.2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17-19
- 2.3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19-20
- 2.4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20-25
- 2.4.1 以人为本是改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必然要求20-22
- 2.4.2 以人为本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接轨的客观需要22-23
- 2.4.3 以人为本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23-25
- 3 构建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模式25-31
- 3.1 构建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25-27
- 3.1.1 需求五层次理论25
- 3.1.2 人的主体性25-26
- 3.1.3 人的价值26
- 3.1.4 人的全面发展26-27
- 3.2 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模式27-31
- 3.2.1 以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27
- 3.2.2 以实现和提升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27-28
- 3.2.3 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导向28
- 3.2.4 教师的主导性是保证思政教育工作正确发展的基础28-29
- 3.2.5 以教育过程中形成师生积极互动的主体间性为基本模式29-31
- 4 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路径31-41
- 4.1 科学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31-33
- 4.1.1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31-32
- 4.1.2 培养大学生独立、和谐人格32-33
- 4.1.3 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33
- 4.2 丰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33-36
- 4.2.1 理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33-34
- 4.2.2 爱国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34-35
- 4.2.3 精神文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35-36
- 4.3 灵活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36-39
- 4.3.1 灌输与引导相结合36-37
- 4.3.2 言传与身教相统一37-38
- 4.3.3 用情与说理相统一38-39
- 4.4 积极拓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39-41
- 4.4.1 加强实践环节,创新实践模式39
- 4.4.2 形成“大思政”教育模式39-40
- 4.4.3 充分利用和占领网络阵地,扩大交流渠道和空间40-41
- 6 结论与展望41-42
- 参考文献42-46
- 致谢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磊华;;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2 张万玉;;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诉求[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卢先明;;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4 陈武;;以人为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04期
5 袁本新;郑永廷;;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双重影响与价值主导[J];高教探索;2008年05期
6 郑永廷;孟源北;;论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的紧密结合[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10期
7 梁中华;;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8 邢亮;王芳;;从高校德育的层次性谈实效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9 张志臣;;主体性精神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J];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霞;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与创新[J];江汉论坛;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878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87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