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激励机制
本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激励机制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与特点。克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促进其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需要借鉴波特—劳勒的综合型激励理论。坚持以人为本、公平透明、系统全面、奖罚有道的原则,结合辅导员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建立起满足他们不同层次需要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环境激励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增强,从而增强组织凝聚力和认同度。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盐城工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职业倦怠 职业化 激励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2013-2014年度高校学生管理与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资助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江苏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研究”(编号:14JYB0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5.1
【正文快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教学、育人、管理、服务工作的分工成为必然,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产生。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帅梅;;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与专业化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17期
2 江莉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年02期
3 潘晴雯;;职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柯;;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2 卞炜岚;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安装;2003年04期
3 刘辉;;教育方式的归因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王彦博;;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张立军;;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管理[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刘慧芳;曲晓辉;;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及调适[J];北京档案;2011年12期
7 王炳明;;领导视角中的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8 王福军;冷怀明;李勇;;医科大学学报审稿人审稿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编辑学报;2011年02期
9 常三军;;学校领导艺术探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常三军;;学生思想教育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毕瑞峰;段龙飞;;试析公共管理者的伦理自觉——从治理模式创新的角度[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志高;;新课标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对策[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谭文梅;;浅议民办学校教师心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万刚;竞技体操创新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4 宋伟;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5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广新;组织情境下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谢章澍;TIM视角下企业全员创新机理与管理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刘炜;企业内部冲突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魏光兴;公平偏好下的报酬契约设计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光灿;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野下的人本管理理论重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糜泽敏;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
3 马赛凤;兰州大学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戴喜梅;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小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趋势下的职业倦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偶智;南京市机关公务员与中小学教师激励措施选择偏好的比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莹;艺术类院校师资培训管理及创新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赵朋;科学发展观视野下辅导员素质的提升[D];山东大学;2010年
9 杨祖胜;激励理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侯长华;我国中小学执行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文珊;;高校青年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2 梁芹生;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之探析[J];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3 张强;国企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人才战略构想[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4年01期
4 刘占文;试论高校教师的流动性与稳定性[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5 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6 杨秀玉,孙启林;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7 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炜;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恒;编辑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王楠;应对职业倦怠,教师您准备好了吗[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2期
3 李培忠;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曾志耖;;教师克服职业倦怠,促进心理健康“五字诀”[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5 李立群;;论教师的职业倦怠[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郭建;;刍议教师的职业倦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7 马丽君;;职业倦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障碍[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8 陈永森;邱海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消除[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王彬;;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郑晓茜;杨军;;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现象探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初海庭;;山东省莱州市文泉学校 远离职业倦怠 塑造幸福社团[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2)[C];2013年
2 朱永霞;李勤;;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A];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护理专科知识学术会议(神经科学组)论文集[C];2011年
3 樊召锋;俞国良;曾盼盼;;中小学教师竞争态度与职业倦怠的对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孔丽;;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及对策[A];全国第四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周燕;;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根源探究[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程科;陈秋燕;;震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创伤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杨桂菊;陈艾华;;医护群体社会支持系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吴惠娟;沈鉴清;刘斌;;民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袁永军;冯晨静;王广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惠娟;沈鉴清;刘斌;;民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 李冬梅 张冬 许雅南;学习倦怠由职业倦怠延伸而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李瑾;职业倦怠悄然流行[N];工人日报;2007年
3 西丰县教师学校 贺百健 西丰县第一中学 王晓燕;如何有效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N];铁岭日报;2007年
4 樟树市临江初中 付小平;消除“职业倦怠” 变压力为动力[N];宜春日报;2007年
5 声宏;职业倦怠症成了都市“流行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记者 薛惠娟;中小学教师成职业倦怠高发人群[N];河北日报;2009年
7 河西区恩德里小学 陈晓鸣;浅谈如何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N];天津教育报;2009年
8 明谊;以积极乐观态度消除职业倦怠[N];工人日报;2009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加强人文关怀 应对职业倦怠[N];深圳特区报;2010年
10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一平 通讯员 邵春晓;职业倦怠已成为职场流行病[N];深圳特区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瑾;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人格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付娟;新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3 冯博;企业员工乐观解释风格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4 周彩霞;职业化发展趋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祝宏伟;工作要求、工作控制感与医生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红;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D];河北大学;2010年
7 王杨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其对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赵坤;民办高校非教学人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范红亚;科研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伊娜;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6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06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