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与本科有机化学知识关联性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8:21
本文关键词:高中与本科有机化学知识关联性教学研究
【摘要】: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知识系统而连贯的掌握是发挥这一作用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我国颁布了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并付诸实施,使用了新的有机化学教科书,在实施之后的这些年里,对有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高中化学教科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编排是科学的、有序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简单、基础的有机化学知识为主。而本科有机化学则是较高层次教学,着重于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提高。这两个阶段的有机化学教科书相比而言,无论从有机化学理论水平还是有机化学知识的广度、深度、难度等方面来说本科有机化学提高了一个档次。并且这两个阶段的有机化学知识是存在关联性的。教师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教与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学的过程中均没有充分考虑到高中与本科知识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的问题。故此,做好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知识之间关联性的应用就变得十分重要。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够提出几种有效的方法来实现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为此,本文以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汪小兰编《有机化学》作为研究所用的教科书,采用比较研究法对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知识点在教科书中分布、知识点内容、知识点在教科书中呈现方式三个角度进行了对比。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应用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知识间关联性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了以下结果:第一、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知识之间从三个层面表现出了关联性,以及这种关联性对有机化学教学的启示。第二、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意识到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知识之间具有的关联性,但是认识程度不高,应用不充分。从分析和调查的结果中得出了以下结论:1、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知识在知识的范围、广度和深度层面的变化是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知识产生关联性的前提;2、学生认知结构的丰富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是教学中应用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知识关联性的条件;3、学生和教师对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知识之间关联性的认识程度对在教学中应用这种关联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通过对以上结论的思考与分析,并结合参考优秀化学教师的教学案列,探索出了在教学中应用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知识关联性的一些方法,如复习法、提问法、归类法、习题渗透法。虽然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高中和本科有机化学知识之间是具有关联性的,但是认识程度不是很高,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些方法能够使学生对关联性的认识程度得到一定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活学活用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有机化学 本科有机化学 知识点 关联性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33.8;G642;O62-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问题的背景分析11
- 1.2 研究目的11-12
- 1.3 研究意义12
- 1.4 理论基础12-15
- 1.4.1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科基本结构思想12-13
- 1.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3-14
- 1.4.3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14-15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7
- 1.5.1 研究思路15-16
- 1.5.2 研究方法16-17
- 第二章 对高中与本科有机化学知识点的分析17-26
- 2.1 知识点在教科书中分布17-18
- 2.2 知识点的内容18-21
- 2.3 教科书中知识点呈现方式21-24
- 2.4 高中与本科有机化学知识点的关联性24-26
- 第三章 高中与本科有机化学知识点关联性带来的启示26-28
- 3.1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关联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26-27
- 3.2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关联性可以丰富学生有机化学的学科基本结构27-28
- 第四章 高中与本科有机化学知识点关联性应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28-35
- 4.1 问卷说明28
- 4.2 对本科学生的调查内容、统计结果和分析28-31
- 4.3 对高中化学教师的调查内容、统计结果和分析31-34
- 4.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34-35
- 第五章 例析关联性如何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35-58
- 5.1 本科课堂应用的方法及案例分析35-45
- 5.1.1 复习法及案例分析35-40
- 5.1.2 提问法及案例分析40-45
- 5.2 高中课堂应用的方法及案例分析45-58
- 5.2.1 归类法及案例分析45-51
- 5.2.2 习题渗透法及案例分析51-58
- 第六章 结语和展望58-60
- 6.1 研究结论58-59
-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59
- 6.3 研究展望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3
- 附录163-65
- 附录265-66
-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琳;徐丹悦;吴星;张俊桂;;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知识衔接的方式[J];化学教育;2009年07期
2 刘松艳;金爽;王宝珍;周伟红;;高中化学新教材与大学化学教材知识点的比较[J];化学教育;2010年10期
3 苏明;;如何做好大学基础化学与中学化学知识的衔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02期
4 李英华;;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2年02期
5 梁英;毕洪梅;张金艳;沈勇;徐凤英;;大学有机化学与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的衔接[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年07期
6 张俊杰;;用活习题 演绎精彩[J];辽宁教育;2011年09期
7 鲁建国;;归类教学法初探[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沈小平;;提问策略与课堂互动[J];新课程(教师版);2005年10期
,本文编号:906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0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