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需求视阈下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由西方经典“需求理论”引发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25 23:11

  本文关键词:需求视阈下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由西方经典“需求理论”引发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需求 大学生 可持续发展 能力


【摘要】: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对其自身乃至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意义重大。西方经典"需求理论"所倡导的"需求即人的本性"、"需求的层次性"以及"需求的无限性"等理论表明人的需求与人的可持续发展间存在着某种内在关联,表现为需求的满足程度决定着不同的人格、素质及能力。高校通过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需求导向式"的教育服务体系,满足学生合理的多层次需求,突出学生自我培养,实现学校、社会及家庭的协调与配合,可有效助推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需求 大学生 可持续发展 能力
【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以提升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2160)
【分类号】:G642
【正文快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3)自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概念被正式提出以来,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其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大学生所具备的可持续的认知能力和素质水平将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产生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学成;;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的意义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09期

2 王晓华;;情商: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J];理论导刊;2009年08期

3 罗志翠;;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年01期

4 杨淑欣,李相佑,赵志川;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1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群;;试论高职学院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4期

2 陈火荣;;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谈大学生情商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0期

3 薛林军;马晓霞;;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大学教育的必然选择[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张人天;;论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大学时代;2006年07期

5 赵良庆;李德才;;教育的方向与现代大学的使命[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6 冯倩;陈小兰;;我国当代大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发展规划[J];经营管理者;2009年18期

7 张炜;张强;;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J];经营管理者;2011年20期

8 钟一彪;;高校助学:基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框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刘京红;何洪明;高宗章;杜光乾;;结构力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年01期

10 陈慧丽;宋颖;习丹;;改革高职英语教学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意;;论以情商培养作为农职业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着力点[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苗春霞;基于和谐理念的大学生生命质量及其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月星;;“情商”影响官员仕途[J];决策;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展画;知识经济与教育理念的重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廖强;素质培养与语文教育理念[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林正范,许小平;养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师资培养的关键[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郑友训;关于新世纪教育理念的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刘惠洲;新世纪与现代教育理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刘燕珍;;开创未来——读《建构新世纪教育理念》[J];全国新书目;2000年10期

7 杨文莲;确立专业教育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J];卫生职业教育;2001年S2期

8 盛连喜;关于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识——“尊重的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5期

9 王逢贤;学校管理与教育理念的选择——兼议“尊重的教育”理念[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5期

10 韦筱青,黎平;以学生为本:美国高校管理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露;;《大学》育人之道及其对我国高校教育理念的推进[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蔡绪太;孙耕耘;;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3 张光正;;大学校长在教育理念推展所扮演之角色[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艾永寿;;新教育理念主导下使用九义化学新教材[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5 陈克瑜;;教育的人性化与人性化的教育——对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关系的哲学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郭永平;;现代教育理念对学校和教师的新要求[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湖南经纬实验学校课题组;罗桂生;李克武;佘美君;;“三化”教育理念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8 陈东;;让孩子做回自己,需要我们的努力[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李素平;;如何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10 宫玉柱;;面向未来 为生命奠基[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力;略论“生态和谐”教育理念[N];光明日报;2002年

2 刘尧;青年教师应反思四种教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记者 林燕英 陈慧 陈健儿 通讯员 杨再忠;校长纵论教育理念[N];中山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杨小续;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教育水平[N];陇东报;2007年

5 刘占江;践行关爱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N];承德日报;2008年

6 杨伟;以先进的教育理念 优异的教学成果享誉中原[N];消费日报;2008年

7 记者 孙鹏飞 实习生 秦晓丹 杨宇;把体验教育理念贯穿少先队工作始终[N];平顶山日报;2009年

8 黄明鑫 达兴文;树立新的扫盲教育理念[N];自贡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范绪锋;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虎妈战歌”啸动美国教育理念[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凌皓;中日近代道德教育理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香花;延边朝鲜族家庭教育理念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2 李文娜;唐文治教育理念及其当代意蕴[D];苏州大学;2010年

3 韩敏;教育理念的价值及其实现[D];山西大学;2010年

4 王健;儒家的教育理念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5 王颖;中小学生命教育理念及实施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6 华丽英;基于差异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随堂卡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7 翟淑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高小童;中美科学教育理念与实践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黄敏;“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琼;黎照寰教育理念探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20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20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