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09:33
本文关键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婚恋观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外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交流。当前生产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特色促进了人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人们以往固有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样的大环境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发展的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婚恋观作为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首当其冲。 本文通过总结婚恋观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对婚恋观和婚恋观教育的研究成果,结合时代背景对大学生的恋爱态度、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姻观念、两性观念等方面的婚恋特点进行实证调查分析。探究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的根本问题和问题的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高校帮助大学生处理婚恋问题提供依据;改进高校学生婚恋观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总体介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和婚恋观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相关基础理论。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介绍了文化多元化的涵义及相关理论,包括文化多元化与多元文化的概念与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几种负面的文化思潮。另一方面介绍了婚恋观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包括恋爱、婚姻和婚恋观的内涵以及与婚恋相关的择偶梯度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性别角色理论三种择偶理论的内涵; 第三部分,问卷调查及分析。调查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婚恋观教育情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婚恋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第四部分,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及问题成因。通过总结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大学生婚恋观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 第五部分,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完善高校婚恋教育的相关对策。提出从三方面完善高校婚恋观教育:完善德育内容体系、充实高校婚恋观教育内容以及创新高校婚恋观教育途径; 第六部分,结论。总结研究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意义,以及完善婚恋观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 大学生 婚恋观 婚恋观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3.1;G645.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5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15-16
- 1.4.1 研究内容15
- 1.4.2 研究方法15-16
- 2 相关基础理论16-25
- 2.1 文化多元化的相关理论16-21
- 2.1.1 文化的涵义16
- 2.1.2 多元文化与文化多元化16-17
- 2.1.3 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形式17-20
- 2.1.4 几种负面的文化思潮20-21
- 2.2 婚恋观的相关理论21-25
- 2.2.1 爱情、婚姻、婚恋观21-23
- 2.2.2 婚姻法与婚恋观23
- 2.2.3 择偶梯度理论23-24
- 2.2.4 社会交换理论24
- 2.2.5 性别角色理论24-25
- 3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与分析25-43
- 3.1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问卷调查25-41
- 3.1.1 问卷调查的目的及意义25
- 3.1.2 问卷调查的思路25-26
- 3.1.3 数据分析26-40
- 3.1.4 调查结果分析40-41
- 3.2 大学生婚恋观分析41-43
- 3.2.1 恋爱观41
- 3.2.2 婚姻家庭观41-42
- 3.2.3 婚姻观影响因素42
- 3.2.4 大学生性观念42-43
- 4 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及其原因分析43-49
- 4.1 大学生婚恋观中存在的问题43-44
- 4.1.1 恋爱目的多元化43
- 4.1.2 择偶标准的功利化43
- 4.1.3 性态度的开放化43-44
- 4.1.4 人际交往的途径网络化44
- 4.2 文化多元化导致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原因分析44-49
- 4.2.1 市场经济中负效应的影响44-45
- 4.2.2 西方思潮冲击传统文化的影响45-46
- 4.2.3 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影响46-47
- 4.2.4 高校婚恋教育缺失的影响47-49
- 5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完善高校婚恋观教育的相关对策49-56
- 5.1 完善德育内容体系49-51
- 5.1.1 树立开放和民主的教育观念49
- 5.1.2 构建一元化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德育内容体系49-50
- 5.1.3 培育文化选择力,促进学生品德发展50-51
- 5.2 充实高校婚恋观教育的内容51-53
- 5.2.1 引导学生正确、积极的对待恋爱51
- 5.2.2 增强婚恋观的法制教育51-52
- 5.2.3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爱与性52
- 5.2.4 教育学生正确的对待失恋52-53
- 5.3 创新高校婚恋观教育途径53-56
- 5.3.1 拓展婚恋观教育的渠道53-54
- 5.3.2 积极开展健康的校园活动54
- 5.3.3 进行网络婚恋观教育系统的建立54
- 5.3.4 学校与家庭和社会三方合作54-56
- 6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9-60
- 致谢60-63
- 附录63-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运生;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与教育[J];理论纵横;1996年04期
2 赵尚松;;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与教育[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韩娟;;“剩女”现象的社会学解读[J];法制与社会;2009年11期
4 王学风;论多元文化与学校德育的互动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马正平,海存福;北京高校回族大学生爱情观调查[J];回族研究;2000年03期
6 刘卫民;;大学生婚恋观的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S1期
7 刘彦华;李鑫;曾宪翠;;新时期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7年04期
8 杨南丽;;大学生婚恋观与高校德育[J];昆明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9 李庆祝;当代大学生恋爱心态及其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卢春莉;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动态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947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947455.html